- 李恺;刘锦轩;王志崇;张小娜;宋福生;万德田;李月明;
泡沫SiC陶瓷因具有高导热性、耐腐蚀、抗氧化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其作为结构化催化剂载体展现出了优异的传热传质效率。综述了泡沫SiC基结构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多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泡沫SiC载体上不同的涂层制备技术和活性组分负载方法,重点讨论了泡沫SiC基结构化催化剂在气固催化反应、气液固三相催化反应、环境净化和生物质转化等领域的催化反应及其工程强化应用。
2025年02期 v.61;No.435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2K]
- 李苏豫;雷国莉;颜冲;李冬云;葛洪良;
采用传统固相法成功合成出了尖晶石型Mn(GaFe)_2O_4铁氧体。结果表明,当主要组成在Fe_2O_3=57.3-x mol%,MnO=42.7 mol%,Ga_2O_3=x mol%(0.0≤x≤3.0)范围时,Ga~(3+)的引入会减小晶格常数,促进晶粒生长的均匀化和材料致密化。高频磁性能测试发现,Ga的加入和变化对材料初始磁导率影响很小,但饱和磁通密度会随着Ga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当Ga含量为2 mol%时,材料高频损耗最低,约为170 kW/m~3(1 MHz、50 mT、100℃)。说明适量Ga掺杂可以有效降低Mn铁氧体高频损耗,为实现软磁铁氧体高频低损耗性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2025年02期 v.61;No.435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5K]
- 裴天宇;徐照芸;武金龙;何炼杰;
以市售榉木及工业晶体硅片切割废料为原料,采用液相渗硅工艺成功制备了气孔率为51.4%且遗传榉木孔胞结构的木材陶瓷。分别以石蜡和聚乙二醇为相变材料,成功制备碳化硅/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和碳化硅/聚乙二醇复合相变材料。对复合相变材料储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C/PW复合相变材料具有56.51 J/g的相变潜热,导热系数为56.217 W/(m·K);SiC/PEG复合相变材料具有34.79 J/g的相变潜热,导热系数为53.216W/(m·K),具备良好的储热性能和导热系数,解决单一石蜡或聚乙二醇作为相变材料热传导性差的问题。
2025年02期 v.61;No.435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6K]
- 王挺;刘旺华;王晓玲;林贝承;陈利帆;
钛酸锶钡基陶瓷具有介电常数大、介电损耗小等优点,有望应用于电介质电容器领域,但采用传统固相法所制备的陶瓷晶粒尺寸较大,导致击穿场强低。利用两步法烧结的优势,研究两步法烧结中T2温度对0.9Ba_(0.65)Sr_(0.35)TiO_3-0.1Bi(Mg_(2/3)Nb_(1/3))O_3陶瓷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法烧结所制备的陶瓷样品均为赝立方结构;当T2温度的保温时间为15 h时,随着T2温度的升高,陶瓷晶粒尺寸逐渐增大。陶瓷的储能效率随着T2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剩余极化强度则先减小后增大。当T2温度为1250℃时,陶瓷的储能性能最优,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分别为1.203 J/cm~3、92.65%。
2025年02期 v.61;No.435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9K]
- 陈映义;陈磊;彭道华;陈甲天;陈应和;黄新友;牛继恩;
通过传统固相法制备La_2(ZrO_3)_3掺杂(Ba_(0.79)Sr_(0.21))TiO_3(BST)陶瓷。采用XRD、SEM等研究了掺杂La_2(ZrO_3)_3(LZO)对BST基陶瓷的物相和微观结构及介电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ZO掺杂量增加,BST基介电陶瓷介电常数首先降低而后增加再又降低,介质损耗首先减小而后增大又再减小,BST基介电陶瓷的电阻率首先增大然后减小而后又再增大,耐压的强度首先增大然后减小。当LZO掺杂量为0.5 wt%时,BST基介电陶瓷具有最大介电常数,为6138;当LZO掺杂量为4.0 wt%的时候,BST基介电陶瓷的介质损耗最小,为0.0058,介电陶瓷的电阻率最大,为3609 GΩ·cm;当LZO掺杂量为3 wt%时,BST基介电陶瓷的耐压强度最大,为E_b=7.8 KV/mm(DC),容温变化率是+33.67%,-47.38%。掺杂LZO的BST基介电陶瓷是钙钛矿结构。随着掺杂量的增加,BST基介电陶瓷的介电弛豫现象比较明显,移峰效应也比较显著,衍射角首先增大然后减小,晶粒尺寸先减小然后增大。
2025年02期 v.61;No.435 33-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8K]
- 彭阳;刘人源;邓文强;梁博宇;张文垚;任帅;杜洁;廖润华;
以硼酸和3-氨基-1,2,4-三唑为原料,采用固相热解法制备了一种掺硼的氮化碳复合材料,并与过硫酸氢钾活化剂用于可见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的四环素。利用XRD,SEM,FT-IR等表征分析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掺杂硼的C_3N_5材料,且硼掺杂对C_3N_5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催化剂投加量、过硫酸氢钾投加量、四环素的初始浓度、不同质量配比的催化剂等因素对四环素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硼掺杂为2%的C_3N_5,投加量为0.6 g/L,PMS浓度为2 mmol/L时,可见光光照2 h,对四环素的降解率可到达96.78%,其在处理抗生素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2期 v.61;No.435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