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陶瓷

  • 光催化剂g-C_3N_4在能源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任富彦;王博;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因易于合成、结构独特、稳定且成本低廉,成为光催化领域的热点。然而,其光催化性能尚不尽如人意,主因在于对可见光的吸收不足、表面积小、电子导电性差以及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研究者通过多种改性策略提升性能,包括形貌控制、元素掺杂和异质结构构建等。通过系统介绍g-C_3N_4的制备及改性方法,总结其在能源环境方面的光催化应用,如析氢、CO_2还原和污染物降解等研究进展。深化了对g-C_3N_4在能源与环境可持续性中的角色的理解,为其制备、改性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1期 v.61;No.43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 Cu掺杂CsPbBr_3钙钛矿纳米晶的制备及荧光性能研究

    温鹏;陈婷;梁梦标;武文魁;厉有鹏;张春媚;赵梦迪;谢志翔;徐彦乔;

    CsPbX_3(X=Cl,Br,I)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但其应用受到Pb~(2+)的毒性和晶胞的不稳定性等限制。过渡金属离子Cu~(2+)掺杂制备CsPb_(1-x)Cu_xBr_3纳米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分段加热法,掺杂一定量的Cu~(2+)使得CsPbBr_3晶胞收缩,同时提高荧光量子产率。当反应温度为130℃、Cu~(2+)掺杂量为5%时,CsPb_(1-x)Cu_xBr_3纳米晶的荧光量子产率达到74%,平均粒径为11.15±2.42 nm。与未掺杂的纳米晶相比,掺杂后CsPb_(0.95)Cu_(0.5)Br_3纳米晶的水稳定性、紫外光稳定性以及存储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7%、34%和28%。CsPb_(0.95)Cu_(0.05)Br_3纳米晶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显色指数为54.3,流明效率和色温分别为43.2 lm/W和6512 K,色坐标为(0.33,0.34),其色域覆盖范围可达国家电视委员会标准的134.64%。

    2025年01期 v.61;No.434 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4K]
  • 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同时测定氮化硅中的低氧高氮

    王琳;王楠;任士远;张彬彬;

    氮化硅是性能优异的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氮化硅中的杂质元素氧与主元素氮对其制备工艺及高纯化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称样量、脱气功率、分析功率、氧的开始基线时间、助熔剂种类及比例、坩埚选择等因素的探究,建立了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同时测定氮化硅中的低氧高氮,并通过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与回收率。结果表明,当称样量为0.0700 g、脱气功率为5000 W、分析功率为5500 W、氧的开始基线时间为1 s、助熔剂为0.60 g镍囊、坩埚为石墨套坩埚时,可以得到稳定、准确的测试结果。以此实验条件使用标准物质建立了标准曲线,并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和精密度实验,氧、氮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22、0.999990,加标回收率为96.9%~102.7%,88.2%~97.7%,氧的RSD(n=7)分别为1.99%、0.45%、氮的RSD(n=7)分别为0.63%、0.79%。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306%、0.00864%,定量限为0.000102%、0.00881%。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同时检测氮化硅中的低氧高氮。

    2025年01期 v.61;No.434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6K]
  • Sc-N共掺杂β-Ga_2O_3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区力函;李海侠;陈春宇;陈尚举;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Sc单掺杂、N单掺杂和Sc±N共掺杂β-Ga_2O_3的晶格常数、电子结构以及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本征β-Ga_2O_3的带隙为1.99 eV,掺杂后所有掺杂体系的带隙变小,且均为直接带隙半导体,电子更加容易跃迁至导带,增强材料的对可见光的吸收性能;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所有掺杂体系的静态介电常数变大,增强电荷束缚能力和极化能力,Sc±N共掺杂后改善β-Ga_2O_3的可见光区域和紫外光区域的吸收系数,表明Sc±N共掺杂β-Ga_2O_3的材料有望于应用紫外探测领域。

    2025年01期 v.61;No.434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4K]
  • TiO_2含量对B_2O_3±R_2O±Al_2O_3±SiO_2系搪瓷涂层性能的影响

    陈瑞雪;桑绍柏;李亚伟;朱天彬;王恒;

    针对垃圾焚烧炉内高温腐蚀和飞灰冲刷问题,以B_2O_3±R_2O±Al_2O_3±SiO_2系搪瓷釉粉和TiO_2为主要原料,在20G钢表面制备了高温搪瓷涂层。采用XRD分析了搪瓷涂层的物相组成,采用万能试验机和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研究TiO_2含量对搪瓷涂层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采用钾蒸气模拟腐蚀试验结合SEM评价了搪瓷涂层的耐腐蚀性。结果表明:添加TiO_2的B_2O_3±R_2O±Al_2O_3±SiO_2系搪瓷涂层经900℃搪烧后涂层结构致密,其中仍能检测到金红石及NiO等晶相;TiO_2的引入降低了B_2O_3±R_2O±Al_2O_3±SiO_2系搪瓷涂层高温黏度;添加TiO_2后搪瓷涂层结合强度和耐磨性均得到了提高;同时,钾蒸气模拟腐蚀试验表明搪瓷涂层均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相比未添加TiO_2的搪瓷涂层,添加3%TiO_2的搪瓷涂层在保持优异的防腐性能基础上,其结合强度提高了15%,磨损量降低了35%,具体数值分别为18.8 MPa和7.4×10~(-5) (mm~3·N~(-1)·m~(-1))。

    2025年01期 v.61;No.434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6K]

建筑卫生陶瓷

  • 发泡陶瓷中原位生长莫来石提高耐火极限的研究

    李媛媛;王贞;王飞舟;张国涛;戴永刚;童磊;赵翀;王逸龙;胡飞;

    通过向原料中添加不同增强物(Zr O_2、莫来石、高铝土),研究发泡陶瓷耐火极限性能与增强物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外加增强物均可提高发泡陶瓷的耐火极限,其中高铝土的效果最为显著。随高铝土添加量增加,发泡陶瓷中原位生长的莫来石含量增多,同时其气孔形态产生较大变化,细小、均匀、厚壁的孔结构有利于热应力均匀扩展。因此,当高铝土添加量为25%时,发泡陶瓷的平均孔径降低至0.66±0.24 mm,耐火极限时间高达3.1 h。

    2025年01期 v.61;No.434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0K]
  • 高近红外线反射的Bi_(1-x)Ti_xVO_4黄色颜料的制备与表征

    朱海;白明敏;郭文渊;李伟信;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近红外反射的环境友好型无机黄色颜料Bi_(1-x)Ti_xVO_4(x=0,0.01,0.02,0.03,0.04)。探讨了Ti~(4+)掺杂对Bi_(1-x)Ti_xVO_4的晶型结构、微观形貌、呈色性能以及近红外线反射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Ti~(4+)掺杂后获得了单斜相的黄色颜料,当掺杂量为x=0.04时出现杂质相。Ti~(4+)掺杂有助于减小颜料的晶粒尺寸。Ti~(4+)会降低黄色颜料的明度,提升黄色颜料的黄色值;当x=0.03时,Bi_(1.97)Ti_(0.03)VO_4黄色颜料的呈色性能最佳,其L*,a*,b*分别为84.04,-0.77,84.15。Ti~(4+)掺杂可提升黄色颜料在近红外区域的反射率,当x=0.03时得到的近红外太阳光反射率R*达到最大为93.07%。实际热反射性能研究证明,在红外灯照射下,Bi_(0.97)Ti_(0.03)VO_4涂层的温度比BiVO_4的涂层温度低2℃,因此,Bi_(1-x)Ti_xVO_4黄色颜料可作为一种“冷”颜料,用于建筑、运输工具等领域的降温节能。

    2025年01期 v.61;No.434 50-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2K]
  • MgO对硅锰渣基微晶玻璃耐酸腐蚀性能的影响

    刘海鹏;韩凤兰;董福元;李宁;董雄伟;安长聪;

    为解决硅锰渣堆积的问题,以硅锰渣为原料通过一步烧结法制备出耐酸性能优异的微晶玻璃。探究了Mg O对微晶玻璃物理性能、微观形貌和晶形结构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探究了合适的Ca F_2添加量以及烧制温度。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试样的物相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 O含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液相的形成并提高试样的综合性能。所制备的微晶玻璃具有较高的密度(2.69 g/cm~3),良好的耐酸性(97.6%)和较高的抗压强度(368 MPa)。研究为硅锰渣制备高耐酸微晶玻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数据,同时拓宽了硅锰渣利用途径。

    2025年01期 v.61;No.434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1K]

日用陶瓷

  • 烈山窑窑变釉瓷的工艺特征及呈色机理研究

    王静云;许雅健;陈超;方涛;李其江;

    烈山窑址发掘是陶瓷考古中一次重要的考古新发现,出土瓷器以白瓷、青釉瓷、黄釉瓷和酱釉瓷为主,少量三彩器,其中部分青釉瓷、深色釉瓷上出现窑变现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热膨胀仪等测试设备,对烈山窑出土的北宋、金代窑变釉标本进行了胎釉化学元素组成、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物理性能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烈山窑窑变釉标本采用沉积性黏土为制胎原料;釉主要属于钙釉,其原料为初级阶段的釉灰(烧炼淘洗的石灰石)和不同于制胎原料的高铁低钛沉积性黏土。釉中SiO_2/Al_2O_3高摩尔比,以及P_2O_5、Fe_2O_3和SiO_2强烈不混溶是积釉或流釉处分相结构形成的原因;分相结构不仅形成了非晶结构色,也影响了化学色,因此烈山窑窑变区域的呈色是结构色和化学色相耦合的结果。

    2025年01期 v.61;No.434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8K]
  • MnO_2着色剂对Zn_2SiO_4结晶釉析晶动力学的影响

    王菲;赵林君;谢娟;张会;

    采用TG-DSC、XRD、SEM、色度仪分析了Zn_2SiO_4结晶釉的性能及显微结构,研究了MnO_2着色剂对Zn_2SiO_4结晶釉析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着色剂Zn_2SiO_4结晶釉的析晶活化能为266.91 kJ·mol~(-1)。添加2%、4%、6%、8%MnO_2的析晶活化能分别为269.54 k J·mol~(-1)、560.05 k J·mol~(-1)、293.53 kJ·mol~(-1)、303.90 k J·mol~(-1)。添加少量的MnO_2会增加其析晶活化能,但是随着MnO_2的增多,析晶活化能降低。随着MnO_2的增加,会引起结晶釉明亮度的降低,红黄色逐渐加深。

    2025年01期 v.61;No.434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3K]
  • 铁钛系生料结晶釉的制备及析晶动力学表征

    陈冬丽;陈鸿;

    为实现攀西矿产资源在陶瓷釉料领域的应用,采用钾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高钛渣、赤铁矿等矿物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优化釉料配方,制备出釉面效果较好的铁钛结晶釉。当使用钾长石23%,石英20%,方解石28%,高钛渣11%,赤铁矿6%,滑石7.2%,磷酸钙1.7%,最高烧结温度1200℃,1150℃保温30min时,釉面整体效果最优,综合性能较好,此时晶体为金黄色呈松针状,且分布均匀,晶粒直径57μm左右。铁钛结晶釉的晶体形成率和结晶常数都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当保温时间在30 min左右时晶体生长速度最快,此时结晶常数值最大约为0.12。

    2025年01期 v.61;No.434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9K]

收藏与鉴赏

艺术陶瓷

  • 新时代背景下陶瓷产品设计的“中国意境”

    叶加贝;吴丹妤;

    研究基于中国传统哲学“道器观”,结合新时代背景,分析陶瓷产品设计的“中国意境”表达。通过材料和工艺创新、意象表达、情感表达的设计实践,提出“中国意境”设计方法 :技以载道,因时造物;文以达意,因意表象;重己利人,寄情于器。用富有“中国意境”的陶瓷设计作品践行“美食美器”,以提升中国陶瓷设计品质,讲好中国故事。

    2025年01期 v.61;No.434 92-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0K]
  • 17—18世纪荷兰代尔夫特蓝陶装饰设计的中国风

    吕金泉;汪永平;

    以17—18世纪荷兰代尔夫特生产的陶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图像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设计学的角度分析这时期代尔夫特蓝陶在装饰题材、装饰形式和装饰色彩等方面对中国瓷器的模仿所形成的中国风,同时进一步阐述了17—18世纪中国瓷器对欧洲制瓷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对世界陶瓷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025年01期 v.61;No.434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 史前彩陶元符号的生成、组合与编码研究

    王亚丽;李兴华;

    彩陶中的元符号具有发生学意义,能够变换、延展成无限样式的“母题性”符号。元符号的生成、组合与编码是彩陶纹样设计的三个阶段,也是破译装饰密码的关键步骤。从空间流变与历史承袭两个维度中,确证由彩陶元符号的“基因重组”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因此以史前时期最重要的符号表征—彩陶,为典型文本研究“元体系”的相关概念是追溯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路径。

    2025年01期 v.61;No.434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0K]
  • 朝鲜王朝早期青花白瓷溯源及纹样审美风格

    章婷;

    中、朝贸易为朝鲜王朝早期的青花白瓷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自世宗时期起,朝鲜陶瓷需求渐增,从青瓷发展为使用高岭土的白瓷,烧造技术难度随之增加。这种变化始于高丽与朝鲜交替时期,官方和民间窑炉均生产兴旺。朝鲜青花白瓷的特点在于“留白”,这是朝鲜“尚白”审美意识的体现,也是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到16世纪末,朝鲜青花白瓷已体现出自身的民族特色,不再受到中国三段式纹样的局限,展现了更多自由和清新的绘画感,在融合了传统的、文人式的审美因素后,开始形成独特的朝鲜风格,这一时期的青花白瓷因此成为反映世俗愿望和代表朝鲜王朝早期大胆创新的例证。

    2025年01期 v.61;No.434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9K]
  • 陶瓷粉彩婴戏图的当代创作刍议

    喻明福;

    婴戏图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题材,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工艺,尤以粉彩为最,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在当代“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陶瓷粉彩和婴戏图的结合,理应融入陶瓷装饰设计的理念,在材料、设计和审美等方面建构起创作意识。

    2025年01期 v.61;No.434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