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陶瓷

  • 核壳型碳化硅/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刘欢;孙文周;李茂辉;

    综述了核壳型碳化硅/石墨烯纳米材料(GSCS)的制备方法,从机理出发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下一步工艺改进方向;介绍了GSCG及相关复相材料在电化学、光催化、润滑、吸波、导热等领域中的最新研究现状,探讨了核壳结构的组织、形貌等因素对各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核壳型碳化硅/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2024年04期 v.60;No.42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2K]
  • 氧化锆-堇青石复相涂层对氧化铝基体影响的研究

    卜晓雪;厉冰心;曹大可;吴昊龙;赵海洋;

    在陶瓷材料表面引入压应力涂层已经被证明可以提高其强度和韧性。用高纯堇青石粉和氧化锆细粉制备了堇青石-氧化锆复相涂层浆料,将加工好的氧化铝样条浸润于浆料中,经过无压烧结制备出复相涂层增强的氧化铝材料。研究了不同氧化锆添加量(质量分数)的涂层对基体的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相涂层含质量分数为10%的氧化锆时其表面残余压应力为最大值1.34 GPa,相应地其弯曲强度也为最大值376.55 MPa,相比于未镀层的基体试样其弯曲强度增长了64.6%。此外,对试样还进行了高温弹性模量的试验,并分析了其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的具体原因。镀层试样还进行了导热系数的试验,发现随着低热导率材料的加入,镀层试样的热导率也随之下降。最后由于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存在,镀层试样相较于基体材料展现出了较好的抗热震性能,在900℃前,镀层试样水淬后的剩余强度均大于未镀层试样。

    2024年04期 v.60;No.425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8K]
  • Sm_2Y_(1-x)Al_xTaO_7陶瓷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刘保福;朱金矿;

    以高纯度Al_2O_3、Y_2O_3、Sm_2O_3和Ta_2O_5为原材料,采用高温烧结方法制备了Sm_2Y_(1-x)Al_xTaO_7系列陶瓷材料,对其晶体结构、显微组织、元素组成、热导率和热膨胀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除Sm_2Y_(0.5)Al_(0.5)TaO_7具有焦绿石结构之外,其余三种氧化物均具有单一的萤石晶体结构。其块体材料相对致密度均在90%以上,晶界清晰,各元素摩尔比与其化学式基本一致。由于Al~(3+)和Y~(3+)之间较大的离子半径和原子量差别,增大了对声子的散射,其热传导性能随着Al_2O_3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虽然Al_2O_3含量增加降低了其热膨胀系数,其大小与YSZ基本相当,所制备陶瓷在室温至140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相稳定性能。

    2024年04期 v.60;No.42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7K]
  • Nd_2O_3对(Zr_(0.8),Sn_(0.2))TiO_4微波介质陶瓷结构和性能影响

    江俊俊;赵杨军;刘杨琼;黎志刚;

    以(Zr_(0.8),Sn_(0.2))TiO_4为基,通过研究Nd_2O_3(0~0.20 mol%)掺杂(Zr_(0.8),Sn_(0.2))TiO_4微波介质陶瓷对物相结构、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Nd_2O_3掺杂量的增加,(Zr_(0.8),Sn_(0.2))TiO_4介质陶瓷的晶格参数、晶粒尺寸变化微弱,Nd3+几乎不影响(Zr_(0.8),Sn_(0.2))TiO_4陶瓷阳离子有序生长,而是在(Zr_(0.8),Sn_(0.2))TiO_4介质陶瓷的晶界形成钉扎,通过降低介质外在损耗,有效提高陶瓷材料的Q×f值至45000(@15 GHz),并提高容量温度稳定性。

    2024年04期 v.60;No.425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8K]
  • 厚度对等离子喷涂HA涂层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

    何雨星;杜今文;曹龄之;龚健平;马茜茜;李良锋;薛冰;高鹏飞;

    考察了厚度对等离子喷涂HA涂层孔隙率、残余应力、结合强度、耐磨性能等的影响。随着涂层厚度由28μm左右增加至58.5μm左右,残余应力先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之后再转变为压应力;涂层结合强度由约33.5 MPa降低至约22.4 MPa。不同厚度的HA涂层的磨损机制均为黏着磨损且涂层的摩擦系数均约为0.65。涂层磨损速率随涂层厚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变化。厚度通过影响涂层残余应力类型及大小的方式影响其结合强度,进而影响涂层耐磨性。

    2024年04期 v.60;No.425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4K]
  • 用于能量收集器的PMnN-PZT压电陶瓷

    张浪;石棋;张优;谢义磊;董皓天;洪顺球;

    试验采用固相合成法,通过Li_2CO_3掺杂,制得高能量密度的Pb_(0.95)Sr_(0.05)[(Mn_(1/3)Nb_(2/3))_(0.04)(Zr_(0.52)Ti_(0.48))_(0.96)]O_3+ 0.25wt%Ce O_2+0.50wt%Yb_2O_3+0.15wt%Fe_2O_3三元系压电陶瓷材料。研究分析了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Li_2CO_3对PMn NPZT压电陶瓷材料的压电性能、介电性能、相组成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当掺杂量为0.1 wt%,烧成温度为1050 ℃时,材料结构致密,晶粒均匀,材料的压电和介电性能 :d_(33)=340 p C/N,K_p=0.60,ε_r=725, tanδ=0.23%,Q_m=670,g_(33)=53.0×10~(-3) V·(m·N)~(-1),机电转化效率d_(33)·g_(33)为18016.8×10~(-15) m~2/N,满足能量收集器用压电陶瓷元件需要。

    2024年04期 v.60;No.425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3K]

建筑卫生陶瓷

  • 基于专利维度全球陶瓷墨水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徐笑阳;贝汶瑜;王瑶;杨雅茹;罗智华;劳新斌;

    陶瓷墨水是一种含有特殊陶瓷粉体的液体,通常由陶瓷颜料、溶剂、分散剂、黏结剂、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组成,是陶瓷喷墨打印技术的核心物质。为了解全球陶瓷墨水技术发展态势,基于专利维度,通过incoPat平台检索相关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创新主体和技术功效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陶瓷墨水领域当前处于快速发展期;中国、美国和日本同时为全球陶瓷墨水的主要技术来源国和目标市场国;企业在陶瓷墨水领域整体增长速度最快,但技术创新主体仍集中在国外企业;技术热点集中在提高陶瓷墨水的呈色能力和实现新功能等,技术突破点可从增强渗透性、控制合适表面张力和控制干燥速率等方面考虑。

    2024年04期 v.60;No.425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1K]
  • 蓝色离子型陶瓷墨水的制备及其发色机理的探究

    江超;余开明;张优;余少华;

    采用EDTA络合法,以可溶性金属盐作为主要原料,形成的金属络合物作为发色体,可制备出无沉淀、发色稳定的蓝色墨水。研究了不同n(Al)/n(Co)比和不同烧成温度对离子型蓝色墨水呈色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表征了离子型蓝色墨水。结果表明:当n(Al)/n(Co)为2∶0.65时,色度值为L*=45.64,a*=-0.22,b*=-46.67,样品呈现亮蓝色,呈色最佳。对六组不同n(Al)/n(Co)比配制的墨水进行理化性能的测试,其黏度范围在10~30mPa·s,表面张力在50~65 mN/m,pH值在7.27~7.76之间,墨水静置5个月后,无沉淀且均一、稳定,符合GB/T38985-2020要求。

    2024年04期 v.60;No.425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3K]

日用陶瓷

  • 铋基环保无机颜料研究进展

    温都苏;

    氧化铋、钒酸铋等铋基材料因具有独特的能带结构,在无机颜料、光催化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主要关注此类材料呈色原理、能带结构调控方法、光学性质等,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状况,展望了铋基无机颜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2024年04期 v.60;No.425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0K]
  • 水解法制备氧化硅包覆钒酸铋黄色颜料及其表征

    朱虹霖;王竹梅;李月明;

    研究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未包裹BiVO_4黄色色料,再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水解法制备了SiO_2包裹BiVO_4包裹色料。系统研究了Si/Bi摩尔比和水浴温度对包裹色料耐温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对色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5℃、n_(Si/Bi)=4时,可得到耐温性最佳的BiVO_4@SiO_2色料,其色度参数L*、a*和b*值分别为75.41、0.06和72.08,包裹色料在700℃煅烧后其呈色基本不变,并在800℃煅烧后仍呈现红相黄色调且未烧结成块,仍可作为黄色颜料使用,而未包裹色料在600℃煅烧后已变色且烧结成块无法使用。总之,BiVO_4@SiO_2包裹色料的耐温性有了显著提升,且可开发为多种色度的高温无机黄色颜料。

    2024年04期 v.60;No.425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4K]

收藏与鉴赏

艺术陶瓷

  • 当代花鸟瓷画艺术光影表现研究——以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作品为例

    彭刘赟;

    花鸟瓷画艺术的光影表现早在清代即已得到发展,而在当代花鸟瓷画中,光影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多样。文章以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双年展作品为例,探索当代花鸟瓷画艺术光影表现形式与作用。当代花鸟瓷画光影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虚实相生、散点式、因材而生等表现形式,具有体现意象之美、创造精神与人文情怀的重要作用。

    2024年04期 v.60;No.425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0K]
  • 西夏瓷质扁壶的设计源流

    杨茗皓;江政丰;

    西夏瓷质扁壶的前身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皮囊壶,皮囊壶是其畜牧业特有的代表产品之一。随着西夏的建立和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西夏社会由畜牧生产的游牧生活逐渐转为农牧并举的定居生活,皮囊壶也由畜牧业的皮质材料转化为学习了中原制瓷技术的瓷质材料。西夏瓷质扁壶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一方面受前代唐朝扁壶的影响,其胡风融合的创新发展为西夏扁壶融合皮囊壶的造型提供了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对后世元代扁壶在造型和装饰的发展上起到延续的作用;在横向的空间维度上既吸收了宋代北方窑口技术的引进,又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其夏辽的使节朝贡成为其形制引进的中介,夏金的榷场贸易丰富了其釉色的发展,使得西夏扁壶呈现出多元的设计源流。

    2024年04期 v.60;No.425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7K]
  • 唐代长沙窑动物纹样的表现与特征研究

    杨静雅;吕金泉;

    装饰纹样作为陶瓷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唐代长沙窑釉下装饰题材丰富,其中以动物纹样题材为大宗,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不仅展现美的表现形式,更包涵无尽的历史文化精神。文章以唐代长沙窑动物纹样的装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唐代长沙窑动物纹样的表现类型、表现形式、表现审美特征。透过唐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将动物纹样类型进行分类,以传统动物纹样与融入异国文化元素动物纹样本身的形态、构图及文化表现特点为依据,解读长沙窑动物纹样装饰的图像内容以及探析阐释动物纹样表现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分析纹样发展下的文化历史背景影响及意义。长沙窑动物纹样是文化符号与纹样特色的印证,研究为实现对长沙窑装饰设计中动物纹样的渗析以及为长沙窑纹样的深入探析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60;No.425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5K]
  • 欧洲大型郁金香花瓶的中国塔起源探究

    张康;李雅谦;

    欧洲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的油画、陶瓷工艺品和日常生活器皿中出现了大量中华文化元素。这是欧洲人在阅读有关中国的文献或图像资料和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物之后选择性地撷取所产生的新变化。采用文献法、图像学和多元决定论等研究方法,从图像传播与接受角度切入,认为欧洲郁金香花瓶(tulip vases,塔形花瓶)是荷兰陶瓷设计师对约翰·尼霍夫《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纪实》里中国塔图像的仿制和挪用,是“中国想象”的产物。指出荷兰国立博物馆2000年出版的《黄金时代的辉煌:荷兰17世纪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将威廉三世花瓶烧制年代界定为约1690–1700年是错误的。期望对中华文化的多元价值和全球意义,尤其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美术吸纳中华文化元素这一研究有补苴之功。

    2024年04期 v.60;No.425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7K]
  • 物象与意象:渝东南少数民族土陶图式分类阐述——以石鸡坨土陶为例

    方梦琪;

    文章将多民族聚居地武陵山片区的渝东南传统土陶图式分为了“物象”与“意象”两大类。前者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从器物的造型角度对土陶进行分型图式分析,以黔江石鸡坨土陶为样品对象,对土陶资源进行梳理、定位和分类;后者是抽象的认知结构,从“行为”和“精神”角度对土陶文化产生的外核与内核引导因素进行阐述,从而分析渝东南少数民族土陶生成外在形式的内在逻辑。同时,为少数民族土陶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为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新思路。

    2024年04期 v.60;No.425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