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存辉;赵英娜;许进博;董晓珠;苏新悦;曾雄丰;
钛酸锶(SrTiO_3)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环境友好特性和较高氧化还原性质的光催化材料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SrTiO_3较高的光生载流子复合率和较低的光响应范围又极大地限制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文章概述了SrTiO_3的光催化机理,重点介绍了通过构筑SrTiO_3基异质结构的改性手段以及几种常见的异质结种类,最后对SrTiO_3基异质结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1年11期 v.57;No.39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6K] - 欧林结;潘育松;潘成岭;
羟基磷灰石(HA)由于其在人体牙齿和骨骼中具有十分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解决植入物的细菌感染问题,人们已经尝试在纯相HA晶体结构内掺杂具有一定抗菌效果的离子,并且已经证明,对纯相HA进行单掺杂或共掺杂能够进一步改善HA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并赋予其出色的抗菌性能。离子掺杂抗菌羟基磷灰石在解决骨科植入物细菌感染的问题上已经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望使其获得更加出色的临床应用。首先,介绍了Ag、Zn、Mg和Ce等四种生物活性阳离子掺杂抗菌羟基磷灰石的最新基础研究进展。其次,对其抗菌机理进行了系统性的阐释。最后,对离子掺杂抗菌羟基磷灰石作为人体植入物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2021年11期 v.57;No.396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7K] - 戚芳;梁健;江伟辉;唐紫娟;刘健敏;劳新斌;苗立锋;洪翔;
以粉砂质页岩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碳化硅为发泡剂,钢渣和菱镁矿为外加原料,采用高温发泡法成功制备了高强泡沫陶瓷。探究了钢渣和菱镁矿的用量对泡沫陶瓷性能的影响。通过XRD、XRF、SEM-EDS等检测对泡沫陶瓷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其气孔率、体积密度、抗折强度。结果表明:加入9%钢渣、5%菱镁矿时样品综合性能最佳,此时样品的体积密度为0.92 g/cm~3,抗折强度为10.02 MPa,总气孔率为64.11%,闭口气孔率为60.55%。泡沫陶瓷的主晶相为石英、方石英和透辉石。
2021年11期 v.57;No.396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1K] - 强林芽;张小珍;江瑜华;冯均利;刘强;周健儿;
以Nb_2O_5微粉为原料通过干压成型和常压烧结法制备了Nb_2O_5陶瓷材料。研究了烧成温度对制备的Nb_2O_5低膨胀陶瓷的晶相组成、微观结构、热膨胀行为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烧成样品都由单斜相Nb_2O_5组成,制备的Nb_2O_5陶瓷从室温升温至400~800℃热处理不会发生高温相变。随着烧成温度提高,Nb_2O_5陶瓷出现明显晶粒生长现象,达到1390℃以上时,部分晶粒异常长大,导致沿晶和穿晶开裂现象明显。Nb_2O_5晶相呈现典型的轴向热膨胀各异向性,随着烧成温度提高,样品热膨胀系数不断减小,在1390℃烧成时,热膨胀系数最低为0.50×10~(-6)/℃。样品的抗弯强度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采用较低的烧成温度(1330℃左右)可获得具有高强度和良好抗热震性能的Nb_2O_5陶瓷,而在较高的烧成温度下(1390~1420℃)可获得超低膨胀陶瓷材料。
2021年11期 v.57;No.396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3K] - 伍杰;朱旺;毛祖莉;
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简称TBCs)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涂层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热障涂层的高温工作过程中,陶瓷层(TC)与粘结层(BC)之间生成氧化层(TGO),且随着热循环次数增加而厚度增加,是热障涂层产生破坏和失效的重要原因。论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TGO在热循环下的氧化生长过程进行模拟,建立了一定波长幅值的TGO的热障涂层结构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高温热循环载荷下TGO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涂层残余应力的演化规律。
2021年11期 v.57;No.396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4K] - 魏闯;康鑫;何思瑶;李素平;
以堇青石、莫来石、高岭土和氧化铝为原料制备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用锂辉石细粉取代莫来石细粉,研究了锂辉石加入量对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常温性能、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分别对烧后试样进行了物相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锂辉石的加入有利于液相的生成,促进试样的烧结,气孔率降低,试样强度随锂辉石加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锂辉石加入量为4 wt%时,其常温抗折强度、耐压强度和高温抗折强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12 MPa、103.24 MPa和11.65 MPa。试样残余强度随锂辉石加入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和常温强度变化趋势一致,残余强度保持率略为降低。
2021年11期 v.57;No.396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6K]
- 马丁;江建新;穆艺;蒋洪恩;王昌燧;
固有观点认为一类未署年款的青花人物故事图葫芦瓶属于明正德时期(公元1506-1521)产品,包括天津博物馆藏青花仙人故事图葫芦瓶、普萨特博物馆藏青花八仙葫芦瓶,与之类似的还可见年代定为明中期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花琴棋书画十八学士葫芦瓶。通过对近期公布的考古和文物资料的梳理,根据器型、纹饰等特征推定上述一组葫芦瓶应属于明正统-天顺时期(公元1436-1464)。
2021年11期 v.57;No.396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0K] - 石纪军;孙国梁;肖卓豪;李秀英;
以钾长石、钠长石、滑石、方解石、石英、牛骨灰和Fe_3O_4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浸釉法施釉,在氧化气氛下烧成棕色兔毫天目釉。分别研究了CaO含量和烧结温度对棕色兔毫天目釉条纹形貌的影响。采用XRD、OM、SEM、TEM、EDS和Raman等测试手段分别对釉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微区成分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CaO含量为10%,经1300℃烧成得到棕色兔毫天目釉;在无定型态釉中分布了大量直径约为50 nm的Fe_2O_3纳米晶;富铁处的釉料黏度小、比重大,在重力作用下先出现流动,因黏滞流动而带动贫铁相流动,从而形成兔毫流纹。在黑色底釉上形成棕色兔毫天目釉缘于氧化铁本身着色与纳米晶结构色的协同效应。
2021年11期 v.57;No.396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7K] - 石蒙蒙;
岳州窑作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清晰地记录了中华民族青瓷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彰显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推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丝绸之路上,岳州窑青瓷进行了跨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建构,从"他者"文化景观地扩散到最终将异域"他者"文化艺术风格吸收内化为本土文化视觉形象,岳州窑青瓷设计呈现出跨文化传播、转译、重构的历史语境和跨文化共同体的设计意识。
2021年11期 v.57;No.396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0K] - 汪伟星;郑原;徐志坚;包义;
从产品质量、工艺前期投入成本、生产运营成本等方面,对软质料与硬质料全部入磨工艺(全部入磨工艺,下同)与软质料化浆,硬质料入磨,再混合工艺(混浆工艺,下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种工艺的产品成型质量相似,但混浆工艺在节能环保方面更具有优势。
2021年11期 v.57;No.396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