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陶瓷

  • 二氧化钛基光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进展

    刘人源;廖润华;周凡;王静;肖林锋;

    作为室内空气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甲醛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二氧化钛(TiO_2)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光催化剂,已有研究证明其具有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室内甲醛的危害;关于TiO_2光催化技术对甲醛降解的机理;针对TiO_2在降解甲醛过程中存在的缺陷,综述了几种应用较多的改性TiO_2的方法,包括掺杂、半导体复合、贵金属沉积、载体吸附等;最后,对本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了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2021年10期 v.57;No.39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 料浆pH值对YSZ/SiO_2气凝胶复合多孔隔热材料性能的影响

    江峰;罗统斌;陈书梅;冯果;江伟辉;刘健敏;张权;胡庆;苗立锋;

    制备了YSZ/SiO_2复合轻质多孔隔热材料,借助FE-SEM、万能材料试验机、导热系数仪、压汞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料浆pH值对YSZ/SiO_2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抗压强度、密度和气孔率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pH考察范围为4~12时,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呈"W"型变化,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随pH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规律,最优料浆pH值为10,制得样品的导热系数、抗压强度、密度和气孔率分别为0.043 W/(mk),35.6 MPa,1.51 g/cm~3和60.9%。

    2021年10期 v.57;No.395 8-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1K]
  • Ca_2MgSi_2O_7基白光余辉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王岳;武世然;雷伟岩;王崇;沈毅;

    介绍了Ca_2MgSi_2O_7基白光余辉材料制备方法的优化,离子改性,发光原理和应用领域,同时对该材料的发展做出展望。Ca_2MgSi_2O_7是一种优良的白光余辉基质材料,其可以通过优化制备方法和离子改性降低合成温度,生产成本并提升发光性能,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目前Ca_2MgSi_2O_7基白光余辉材料主要应用在WLED灯,传感器等领域,并未大规模应用。对其制备方法的优化,性能的提升和发光原理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推动Ca_2MgSi_2O_7基白光余辉材料的大规模应用。

    2021年10期 v.57;No.395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3K]
  • 材料属性对功能梯度圆柱壳模态频率的影响

    陈军源;吴毅;

    准确预估功能梯度(FGM)有效材料属性是建立FGM圆柱壳动力学模型的重要举措,对于正确分析FGM圆柱壳的振动特性具有重要作用。引入三种材料模型以及四种组分梯度变化形式,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和Hamilton原理推导了FGM圆柱壳的模态频率方程,探讨了材料属性和温度梯度对圆柱壳模态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Voigt和Mori-Tanaka模型预测FGM的有效材料属性较为接近,而Reuss模型预测值偏高,且FGM的有效材料模型受组分材料的影响;广义化指数梯度有利于提高结构在热环境下的模态频率。

    2021年10期 v.57;No.395 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6K]
  • 碳纤维增强氮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朱建斌;李佳艳;姜忆来;闫霜;

    为了研究以碳纤维为吸波剂的二维层状复合材料,采用热压烧结法以改性碳纤维和氮化硅为原料,在1400℃、N_2气氛下烧结制备了连续碳纤维增强氮化硅基复合材料。采用网络矢量分析仪测试了C_f/Si_3N_4复合材料在X波段的介电常数,并分析了其对电磁波的反射特性。结果表明:单层复合材料中碳纤维轴向垂直电磁波的电场方向的虚部小于平行的即损耗优于平行时的情况;双层复合材料有效地大幅降低了介电常数的实部,但仍不能达到阻抗匹配的要求,其原因一是Si没能阻止碳纤维径向的电流传导,二是相邻层碳纤维的反射电场分量合成为椭圆极化场,双层结构的各向异性不明显,反射主要取决于平行电场的分量。

    2021年10期 v.57;No.395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1K]
  • 煅烧温度对莫来石质多孔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胡其国;李济;邵晴;李小龙;

    以粉煤灰漂珠和α-Al_2O_3粉为原料,AlF_3和V_2O_5作为添加剂,采用挤制成型工艺与无压烧结技术制备了莫来石质多孔陶瓷材料,研究了煅烧温度(分别为1100℃、1200℃、1300℃、1350℃)对试样的物相组成、莫来石质多孔陶瓷的显微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粉煤灰漂珠球体表面形成莫来石的机理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性能测定等手段表征了制备的莫来石质多孔陶瓷材料。结果表明:煅烧温度的提高有助于针状莫来石晶体的形成,莫来石晶体依托漂珠球壳生长;当煅烧温度从1100℃增加至1350℃,试样中的气孔率先增大后减小,而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则先减小后增大;经1300℃烧制的试样综合性能较佳,气孔率为72.8%,体积密度为0.83 g·cm~(-3),抗压强度为15.4 MPa。这为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漂珠的资源化应用以及多孔隙的莫来石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2021年10期 v.57;No.395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8K]

建筑卫生陶瓷

  • (Zn_(1-x)Co_x)Cr_2O_4尖晶石型高温蓝绿色料的固相合成研究

    刘昆;胡庆;谭灵;聂鹏举;程智鹏;包启富;周健儿;

    以工业纯的ZnO、Cr_2O_3、CoO为主要原料,硼砂为矿化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Zn_(1-x)Co_x)Cr_2O_4尖晶石型蓝绿色料。并且,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CIELab色度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钴离子掺杂量、矿化剂用量、煅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色料的晶体结构、呈色性能、在高温基础釉中着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Zn_(1-x)Co_x)Cr_2O_4尖晶石中的Zn~(2+)/Co~(2+)比及合成工艺条件,能获得粒径分布均匀、在高温基础釉中呈色稳定且可调控的亚微米级(<1μm)尖晶石型高温蓝绿色料。

    2021年10期 v.57;No.395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0K]
  • 轻质发泡陶瓷砖的制备研究

    周艳华;潘泽真;张伟伟;虞澎澎;郭丽;

    以白云石、方解石、碳化硅、萤石为发泡剂,工业废玻璃、霞石正长石、硼镁矿为助熔剂,以陶瓷工业废料为主要原料,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配方,主要研究了助熔剂与发泡剂的组成、烧成温度对发泡陶瓷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陶瓷工业废料、废玻璃、霞石正长石、硼镁矿、白云石、方解石、碳化硅、萤石含量组成分别为70 wt%、6.4 wt%、9.1 wt%、5.5 wt%、6.3 wt%、1.1 wt%、1.1 wt%和0.5 wt%时,样品经1140℃保温10 min,制备出性能优异的高强轻质发泡陶瓷砖,其导热系数为0.16 W/m·k,抗折强度为8.51 MPa,吸水率为3.35%,体积密度1.30 g/cm~3。XRD和SEM测试结果表明该发泡陶瓷砖的主晶相为堇青石,并且含有一些柱状的莫来石晶须,从而使得样品具有低导热系数和较高的抗折强度(8.51 MPa)。

    2021年10期 v.57;No.395 5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8K]
  • 颗粒增强建筑陶瓷板材的研究

    苏华枝;余有根;刘一军;黄玲艳;吴建青;

    采用建筑陶瓷板的制备工艺,将不同粒径的锆英石、刚玉、石英粉体分别加入到陶瓷板材坯料中,研究了粉体种类和粒径对陶瓷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配方范围和生产条件下,加入的锆英石、刚玉和石英主要以颗粒的形式弥散分布在基体中,并且都有提高样品抗弯强度的作用。其中,刚玉的增强效果最好。粉体粒度对弥散强化效果也有重要影响。

    2021年10期 v.57;No.395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5K]

日用陶瓷

  • 金元山西霍器工艺特征考

    杨涛;

    霍器一词最早见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是对山西霍州窑瓷器的简称,由于是地方窑口,学者常常忽略其独立性,把它纳入河北定窑系来研究。针对霍器与定器之间的关联和区别以及霍器自身的特征,运用文献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霍器的器型、釉色、芒口、烧制、胎质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霍器具有器型小巧、釉色白润、口沿无芒、支钉烧制、胎质轻薄的工艺特征,其中霍器与定器在器型、芒口、烧制、胎质、印花、题款、外壁、内底、圈足上都有区别而独成一派。

    2021年10期 v.57;No.395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5K]
  • 新型节能柴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及能耗分析

    范文婷;李涛;赵增怡;于重湛;曾志钢;邓苹;

    为掌握某新型节能柴窑的热平衡特性,结合实际情况引用QB/T 2129-2019《日用陶瓷工业间歇式窑炉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和修订前的版本QB/T 2129-1995对该窑进行热平衡计算方法分析,列出所有热收入及热支出项目的计算公式,建立热平衡计算体系对该窑展开测试及数据分析,并讨论提高节能效率的方法,测试数据表明:相比于传统柴窑,"窑体表面散热损失"及"最高烧成温度下窑体的蓄热量"都较低,该柴窑1.2m~3,烧成温度1312℃,烧成时间12 h,升温速率快,同时仅耗柴680 kg,节能效果显著。相比于梭式窑,新型节能柴窑"烟气中水蒸气带出的显热"较高,因此将柴进行干燥处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能耗。

    2021年10期 v.57;No.395 75-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5K]
  • SiO_2/Al_2O_3摩尔比对堇青石微晶釉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余君玲;包镇红;江伟辉;苗立锋;刘健敏;

    以矿物为主要原料采用生料釉法制备堇青石微晶釉,探究了不同SiO_2/Al_2O_3摩尔比对堇青石微晶釉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高温显微镜、XRD、FT-IR、SEM等对堇青石微晶釉进行了测试表征,并测试其热膨胀系数、釉面硬度和白度。结果表明:随着SiO_2/Al_2O_3摩尔比从7.7降低到3.5,釉的流动性先提高后降低,釉中存在的主晶相由单一顽火辉石转变为顽火辉石和α-堇青石共存再到单一α-堇青石最后转变为α-堇青石和镁铝尖晶石。且釉中α-堇青石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热膨胀系数先降低后升高,釉面硬度先增大后减小,白度先减小后增大;当SiO_2/Al_2O_3摩尔比为4.0时,样品的综合性能最佳,α-堇青石含量最高,为19.8%,釉的热膨胀系数为4.37×10~(-6)(600℃),釉面硬度为6.9 GPa,白度为69.1 Wb。

    2021年10期 v.57;No.395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2K]
  • 景德镇16-18世纪陶瓷外销规模估略

    翁彦俊;

    16-18世纪的景德镇陶瓷外销规模巨大,影响深远。从考古资料和文献档案出发,对其规模做了初步量化尝试,推测16世纪约为6476万件,17世纪约为10088万件,18世纪约为10217万件,16至18世纪合计约26781万件。

    2021年10期 v.57;No.395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收藏与鉴赏

艺术陶瓷

  • 耀州窑刻划花装饰综述

    高黎;王思茜;

    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以湿坯刻花装饰擅长,线条流畅立体感强,以刀代笔耐人寻味。主要以传承耀州窑刻花技艺为目的,通过对耀州窑陶瓷不同历史时期发展脉络的梳理,分析目前耀州窑陶瓷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探索耀州瓷装饰技艺的创新表达和设计方法,展现当代耀州窑陶瓷发展的新面貌,使之在传承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2021年10期 v.57;No.395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5K]
  • 延异与同构:唐代瓷质花口碗造型语汇研究

    韩荣;王格佳;

    以唐代瓷质花口碗为研究对象,系统划分了这一时期花口碗的主要类别。通过形态构造、装饰布局、成型技术三个维度的梳理与考量,探究唐代瓷质花口碗的风格成因与技术传袭,从多元文化浸染、综合写意构成等多方面,揭示出文化交流视域下唐代瓷质花口碗造型语汇中的互融与嬗变。

    2021年10期 v.57;No.395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1K]
  • 以瓷为媒:粉彩青绿山水瓷画审美探析

    刘勰;李金来;

    以瓷为媒是粉彩青绿山水瓷画传承中国山水画艺术精神的审美表征,也是创新粉彩山水瓷画表现路径的艺术方式。粉彩青绿山水瓷画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关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审问,在承继传统水墨山水画审美范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以瓷作为粉彩山水画创作的材料媒介,开拓粉彩青绿山水画的创作空间。天人合一、瓷画载道、空间经营和诗意栖居作为粉彩青绿山水瓷画的审美特征,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创意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2021年10期 v.57;No.395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