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永辉;李盈盈;彭明星;王超楠;
ZnO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宽禁带、来源广泛和优异的n型输运特性,在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检测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掺杂是增强ZnO材料传感性能的有效方法,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金属掺杂对ZnO材料的形貌、带隙和传感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2021年06期 v.57;No.391 1-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8K] - 章海;朱华;张天豪;余石金;郭平春;王艳香;杨志胜;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异军突起。自2009年日本学者首次将卤素铅钙钛矿材料应用于染料敏化电池获得3.8%的光电转化效率,至2020年香港城市大学将其记录刷新至25.5%,这种发展速度是其他太阳能电池不可比拟的。目前高效率电池中都含铅、以及钙钛矿材料在湿热条件和空气中的不稳定性,这些限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实际应用。文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钙钛矿材料的结构和性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与原理,以及光吸收层钙钛矿薄膜的几种典型制备方法 ;着重对无铅钙钛矿电池材料制备和卤素铅甲基氨的铅位替代来得到的无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另外对钙钛矿材料表面进行修饰处理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空气和湿热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1年06期 v.57;No.391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6K] - 张权;冯果;江峰;刘健敏;苗立锋;吴倩;王涛;江伟辉;
以氯化钾为熔盐,氟化锂为矿化剂,采用熔盐法制备了单斜氧化锆晶须。利用XRD、SEM、TEM、HR-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矿化剂用量、热处理温度、降温制度对氧化锆晶须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剂的引入促进了氧化锆晶体的一维生长,矿化剂用量为熔盐的7 wt%,热处理温度为950℃,保温3 h,可得到长度1~3μm,长径比20~30的氧化锆晶须,其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缺陷,生长方向为[001]。
2021年06期 v.57;No.391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2K] - 银航;马磊;黄毅;晏敏皓;
以CaF_2、Ca_2P_2O_7和Ca(OH)_2为反应原料,在空气气氛和低温条件下实现了氟磷灰石的可控合成。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拉曼光谱(Raman)、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手段对氟磷灰石的晶相组成、磷酸根基团和显微结构等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原料在原化学计量摩尔比的基础上额外添加5 wt%的氟化钙时,采用二次煅烧工艺,能够在空气气氛900℃保温4 h合成氟磷灰石,所合成的氟磷灰石样品仅含有吸附水和磷酸根基团,钙、磷、氧和氟等元素都均匀地分布在氟磷灰石中。掺钕氟磷灰石样品在浸出液中42 d的钕元素归一化浸出率低至1.37×10~(-5) g·m~(-2)·d~(-1),表明氟磷灰石具有优良的固化模拟核素钕的性能。
2021年06期 v.57;No.391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8K] - 郑柏壕;刘立忠;张汪鑫;刘恩齐;
注凝成型工艺是一种新型近净成形技术,其关键在于低黏度、高稳定性、高固含量浆料的制备。基于此,本研究以琼脂糖为交联剂制备水基无毒体系的氧化铝注凝浆料,研究了聚丙烯酸钠分散剂和柠檬酸分散剂的含量、浆料pH值及粘结剂聚乙烯醇的含量对浆料粘度和悬浮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分散剂比柠檬酸分散剂有更好的分散效果,当聚丙烯酸钠的添加量为1.0 wt%、浆料pH=8、聚乙烯醇含量为2 vol%时,浆料具有最佳的性能。将所配制的浆料注入模具后,可得复杂形状的素坯。
2021年06期 v.57;No.391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0K] - 王鹏飞;陈义川;胡跃辉;高皓;刘辉文;高友良;
利用磁控溅射和旋涂法在普通硼硅玻璃上制备了AZO/AgNWs/AZ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利用XRD对AZO/AgNWs/AZO的结晶性进行测定,发现复合薄膜结晶质量良好;通过SEM观察到AgNWs网络均匀地分布在AZO层之间,形成透明的导电薄膜。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四探针测试仪等仪器对薄膜的透过率和方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旋涂次数的增加,样品的透过率和方阻均呈下降趋势,中间层AgNWs旋涂3层时,薄膜质量因子最高,达到8.3×10~(-3)Ω~(-1),透过率为77.154%,方阻仅8.9Ω/sq.,此外,在电流的耐受性测试中,复合薄膜表现出比纯AgNWs薄膜更好的电流耐受性;在环境稳定性测试中,复合薄膜在空气中放置15天后,方阻仅增长了0.13倍,而纯AgNWs薄膜增长了5.2倍。
2021年06期 v.57;No.391 38-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1K] - 依文;马晶;郝乙鑫;李艳红;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柠檬酸为络合剂合成出系列GdAlO_3∶Eu~(3+)和LaAlO_3∶Eu~(3+)荧光粉及GdAlO_3∶Er~(3+), Yb~(3+)上转换发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分析表明:1000℃热处理获得具有正交结构的GdAlO_3∶Eu~(3+)荧光粉和GdAlO_3∶Er~(3+),Yb~(3+)上转换发光粉及具有六方结构的LaAlO_3∶Eu~(3+)荧光粉。柠檬酸比例和热处理温度对发光粉晶粒尺寸和晶相的形成有影响。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荧光粉的主发射峰来自于Eu~(3+)离子的~5D_0→~7F_2跃迁。柠檬酸比例及基质阳离子影响Eu~(3+)离子的局域对称环境。GdAlO_3∶Er~(3+),Yb~(3+)上转换发光粉在980 nm红外光激发下,发射来自于Er~(3+)离子~2H_(11/2)、~4S_(3/2)到~4I_(15/2)跃迁和~4F_(9/2)到~4I_(15/2)跃迁。计算并比较了GdAlO_3∶Eu~(3+),LaAlO_3∶Eu~(3+)和GdAlO_3∶Er~(3+),Yb~(3+)样品的色坐标。
2021年06期 v.57;No.391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7K]
- 桑月侠;郑乃章;吴军明;
为了研究北方窑系对淮北烈山窑瓷器胎釉组成的影响,通过使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测试了淮北烈山窑出土白釉瓷、黑釉瓷以及三彩釉枕共计13片瓷片的胎釉化学组成,对比分析了烈山窑与定窑白釉瓷、磁州窑黑釉瓷和巩县窑三彩釉瓷胎釉组成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四个不同的窑口在制胎原料上均是采用含杂质量不同的高铝质黏土;在釉料配方上存在一定差异,定窑白釉瓷釉层中MgO的含量高于烈山窑,磁州窑黑釉瓷中碱土金属氧化物RO的含量低于烈山窑,而碱金属氧化R_2O的含量高于烈山窑,巩县窑三彩瓷中PbO的含量高于烈山窑,三个窑口在制瓷工艺上领先于其他地区,烈山窑在上述三个窑口的影响下胎釉料配方发生改变,其白釉瓷釉料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滑石,增加MgO的含量提高釉面质量;黑釉瓷釉料中增加碱金属氧化物R_2O的含量使其由钙釉向钙碱釉转变,增加釉层的高温粘度提高釉面厚度;在三彩釉层中增加PbO的含量,减少烧成温度,增加釉面的光泽度,这使得烈山窑胎釉料组成发生改变制瓷技术得到提高,这一改变也符合了我国古代陶瓷制瓷技术发展演变规律。
2021年06期 v.57;No.391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8K] - 杨程;王祉恒;
龙泉青瓷初创于五代式微于明清,是我国历史名瓷。龙泉青瓷执壶造型优美,功能多样,是龙泉青瓷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具之一。为探究历代龙泉青瓷执壶的造型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及其演变过程,对搜集到的龙泉青瓷执壶资料根据其造型特征分类整理。运用个案研究、文献分析法、图表数据可视化等方法,总结出龙泉窑盛酒执壶与盛水执壶的造型特征,及两类执壶的造型演变过程,并验证龙泉青瓷执壶造型布局的合理性。为龙泉窑器物造型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2021年06期 v.57;No.391 6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1K] - 张旭;曹春娥;卢希龙;汪鹏;陈云霞;
使用拍摄及出版条件尽可能相同的图片代替实物标本对青瓷进行了色度信息采集,利用可见光分光反射光谱主波长及在CIE1976 L*a*b*颜色空间中的色度值L*、a*、b*、C*、h°等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了区分青瓷釉色的客观测量依据。结果表明:基于图片的传统青瓷分类方法是可行的,从而解决了实物分散测量难度大且难以寻找平面测量的难题。测试数据表明12种青瓷的色调角算数平均值■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名称的传统青瓷有不同的h°值范围,因此色调角h°可作为区分青瓷釉色的主要特征参数。对比传统青瓷釉式,随着Fe_2_O__3含量的增加,12种青瓷釉色越深,其名称排列与其■由小到大排列基本吻合,这进一步验证了用色调角h°区分青瓷的可行性。而色度值L*、C*变化不大无法直接区分釉色;△a*、△b*值在区分同一坐标轴上的色差时较为清晰,但两者同时使用时,区分多种颜色没有明显规律;样品的反射光谱曲线主波长范围重叠率过高,较难区分青瓷类别。
2021年06期 v.57;No.391 80-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0K] - 曹体浩;包启富;董伟霞;梁砚;
以氧化铁、硼砂、玻璃粉等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温砂金釉。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研究配方中氧化铁和硼砂的含量变化以及制备工艺中保温时间和保温温度的变化对釉结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氧化铁与硼砂的用量分别为12.5%和9%,保温时间为120 min,保温温度为1180℃时,釉面获得良好"砂金"效果。通过SEM和XRD分析发现其釉面所呈现的砂金效果主要是由于析出Fe_2O_3晶体所致,其坯釉结合性良好。
2021年06期 v.57;No.391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7K]
- 于芳;
景德镇的陶瓷乐器汇聚了陶瓷与音乐艺术的精髓,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态,千百年来可谓我国民族艺术的典范。景德镇的陶瓷乐器作为承载音乐表达的特殊器具类型,经由漫长的传承与创新,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景德镇的陶瓷乐器的历史渊源,漫谈其前世今生,深思当代景德镇瓷乐对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深入了解景德镇的陶瓷乐器现有的纹理脉络,探寻其应用开发面临的困局及破解之策。以期助推景德镇的陶瓷乐器在提升应用价值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1年06期 v.57;No.391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8K] - 刘晓雪;
近些年来,科学与艺术并驾齐驱,甚至逐渐融合,人们试图从科学与艺术之间找到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并不断试探二者共性的可能。而陶瓷作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完美典范,各个步骤均离不开匠人手中对于与相应工序所对应的工具的使用和掌握。相比较而言,机械工具更直接地反映了社会技术地进步,而手工工具则更直观地传达了匠人的巧思。通过对利坯刀这一看似普通工具的深度发掘,从而回溯对于手工艺文化的思考,从而探究工具背后的文化对于研究科学与艺术今后去路的作用与深远意义。
2021年06期 v.57;No.391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3K] - 陈建生;
当代公共艺术在全球各大城市飞速发展,大众对公共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陶瓷作为的一种重要材料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大步走进公共艺术的建构,公共艺术随着陶瓷较深入的应用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著名陶瓷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试图从个性中找寻共性,挖掘这些作品所具有美学表达语言结构,并着重于工艺的美学特征和相关哲学意义研究。从新的角度引发现代陶瓷介入公共艺术的态势新思考,从而带动陶瓷材料在未来公共艺术中更大的创作可能性,发扬陶瓷这朵土地生长出来的永久之花,自然之花与人类与环境和谐生长的魅力。
2021年06期 v.57;No.391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4K] - 王品刚;
"笔墨"在陶瓷山水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仅是技法表现,更是陶瓷绘画中所特有的艺术审美。本文立足于"笔墨"在陶瓷山水画中的情趣,及当代陶瓷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去把握笔墨的表现形式与时代精神。
2021年06期 v.57;No.391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