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陶瓷

  • 防弹车辆用陶瓷复合装甲研究

    陈智勇;程广伟;徐颖强;刘建寿;李妙玲;姚永玉;李彬;

    将陶瓷材料应用于防弹领域之中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陶瓷复合装甲的结构设计对防弹车辆的防护性能至关重要。从防弹车辆防护等级要求入手,以陶瓷/纤维复合装甲防弹机理为依据,从陶瓷面板、背板材料和约束形式三个方面出发,探讨陶瓷复合装甲防弹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讨论陶瓷力学性能、尺寸、形状、厚度、背板及约束方式等要素对防弹性能的影响,寻求提高陶瓷复合装甲防弹性能的有效途径,为今后陶瓷复合装甲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2018年11期 v.54;No.36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7K]
  • 碳化钽耐超高温陶瓷的研究进展

    陈红梅;蒋进明;

    碳化钽(TaC)陶瓷具有熔点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可应用于耐磨刀具、导电薄膜、航天推进等领域。本文综述了TaC陶瓷粉体及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直接化合反应法、双置换气相反应法、碳热还原法等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概述了粉体不同烧结工艺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展望了TaC陶瓷研制的发展趋势。

    2018年11期 v.54;No.360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 Li_2CO_3添加量对锂辉石-莫来石复相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劳新斌;徐笑阳;江伟辉;梁健;刘建锋;梁凌峰;

    以龙岩高岭土、锂辉石和石英为主要原料,经1200~1400℃烧成制备了锂辉石-莫来石复相陶瓷材料,并利用XRD和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i_2CO_3对复相陶瓷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320℃烧成B3配方样品(Li_2CO_3添加量为1.5 wt%)的综合性能最优(吸水率0.70%,体积密度2.13 g·cm~(-3),抗折强度48.1 MPa,热膨胀系数为2.61×10~(-6)℃~(-1))。Li_2CO_3提高锂辉石晶相含量的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降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从液相中析出的针棒状莫来石呈相互交织的形貌,赋予材料较高的抗折强度。

    2018年11期 v.54;No.360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4K]
  • SiO_2对Ca-Ba-Mg-Al-B-Si-O玻璃/Al_2O_3材料烧结与介电性能的影响

    刘明;许晓颖;王晓峰;王玉江;崔梦迪;许静;

    以Ca-Ba-Mg-Al-B-Si-O系玻璃和α-Al_2O_3粉料为原料,低温烧结玻璃/Al_2O_3系介电陶瓷材料。设计调控基质玻璃中SiO_2含量,以优化Ca-Ba-Mg-Al-B-Si-O玻璃复合氧化铝材料的烧结与介电性能。结果表明,提高SiO_2含量,玻璃/Al_2O_3材料的烧成收缩率降低,试样烧结温度升高,烧结体介电常数先增加后减小,介电损耗先减小后增加,介电性能转折点出现在SiO_2含量为60 wt%。当SiO_2含量为60 wt%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好,试样在875℃烧结致密,体积密度为3.10 g·cm~(-3),10 MHz频率下介电常数为8.03,介电损耗为0.0005,因此该体系材料比较适合用作LTCC封装材料。

    2018年11期 v.54;No.360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 Ce掺杂DyBaCo_4O_(7+δ)富氧燃烧吸附剂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赵利敏;汪海平;程永光;程泽宇;夏思怡;王娇;刘少辉;郝好山;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元素Ce掺杂的Dy_(1-x)Ce_xBaCo_4O_(7+δ)富氧燃烧吸附剂材料,对其进行了XRD、SEM和热重分析测试,研究了Ce掺杂对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稀土元素Ce的掺杂极限为x=0.20,Ce很好地进入了Y_(1-x)Ce_xBaCo_4O_(7+δ)的晶格,具有单一的六方密排晶体结构。热重结果表明:Dy_(1-x)Ce_xBaCo_4O_(7+δ)粉体可以在较低温条件下制备O_2/CO_2混合气体,Dy_(1-x)Ce_xBaCo_4O_(7+δ)样品最大氧吸附量高于Dy BaCo_4O_(7+δ)的最大氧吸附量,表明稀土元素Ce掺杂可以提高Dy_(1-x)CexBaCo_4O_(7+δ)的氧气吸附/脱附性能。

    2018年11期 v.54;No.36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Al_2O_3掺杂对Zn-Bi系压敏陶瓷性能的影响

    廖继红;熊小红;钟志成;喻志远;屈少华;

    采用Al_2O_3掺杂,通过固相法制备Zn-Bi系压敏陶瓷,研究了不同比例Al_2O_3对ZnO陶瓷的晶粒大小、显微结构以及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ZBSCCMY配方中掺杂少量Al_2O_3制备得到ZnO压敏陶瓷样品的晶粒大小愈加均匀,显微结构更加致密;陶瓷物相主要由Zn O相、少量的Bi_2O_3相和微量的Zn_7Sb_2O_7尖晶石物相构成;少量Al_2O_3的掺杂改进了晶粒和晶界结构和成分,活化了晶界,降低烧制压敏陶瓷的烧结温度,优化了压敏陶瓷的非线性特性。当掺杂浓度为0.05 wt%、烧结温度为1100℃、保温2 h得到性能良好的压敏陶瓷,其压敏电位梯度可达810 V/mm,非线性系数为68,漏电流为2.4μΑ。

    2018年11期 v.54;No.36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 MnCoNiO陶瓷材料制备及其电学特性研究

    李慧;鲁飞;刘树峰;刘小鱼;李静雅;孙良成;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Mn_1.47Co_(1.095-X)Ni_(0.435+X)O_4(X=0~0.343)热敏陶瓷。利用XRD、SEM以及电性能测试等手段表征了陶瓷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材料的电学特性。结果表明:当Ni含量≤0.484(x=0.049)时,陶瓷体为单一尖晶石结构,并且随着Ni含量的增加,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当Ni含量≥0.533(x=0.098)时,出现Mn_2O_3衍射峰,且随着Ni含量的进一步增加,Mn_2O_3衍射峰强度增强,尖晶石衍射峰强度减弱,陶瓷体为尖晶石和Mn_2O_3混合相。在1150℃到1250℃烧结温度范围内,通过调节Ni元素含量,Mn_1.47Co_(1.095-X)Ni_(0.435+X)O_4陶瓷室温电阻率从1815.3Ω·cm变化到171439Ω·cm。

    2018年11期 v.54;No.360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建筑卫生陶瓷

  • 铁尾矿掺量对尾矿瓷质砖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陈永亮;杜金洋;张惠灵;张一敏;

    以湖北某地低硅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瓷质砖,考察了铁尾矿掺量对瓷质砖性能、结构及烧成温度的影响,分析了其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铁尾矿可以促进烧结过程中液相的生成,降低烧成温度,然而掺入过多的铁尾矿则会导致瓷质砖烧成温度范围变窄,在铁尾矿掺量为55%~65%范围内,样品性能满足国家标准陶瓷砖(GB/T 4100-2015)中对于干压瓷质砖的要求,其烧成温度范围大于40℃。分析表明,由于铁尾矿中铁、钙含量较高,其可与原料中的石英及硅铝酸盐反应形成低共熔物,促进坯体的烧结致密,随着铁尾矿掺量的进一步增加,坯体中形成富余Fe_2O_3、CaO的液相,其高温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导致样品膨胀变形而烧成温度范围变窄。

    2018年11期 v.54;No.360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9K]

日用陶瓷

  • 宋代吉州窑青白瓷胎釉结构与性能分析

    李其江;徐李碧芸;张茂林;吴琳;吴隽;

    吉州窑是我国著名窑场之一,青白瓷是其生产历时最久的瓷器品种,从唐五代始烧到元代终烧,而宋代青白瓷又是其质量最优的时期。从青白瓷色度、烧成温度等方面探讨了吉州窑青白瓷的物理性能与显微结构以及着色氧化物的关系。

    2018年11期 v.54;No.360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2K]
  • 硅酸锆基三元色料的混色问题研究

    汪永清;汪超;汪其堃;常启兵;张敏;鲍志蕾;张小珍;

    陶瓷色料混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温陶瓷色料的色彩匮乏问题,但混色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选择包裹红、锆镨黄、钒锆蓝三种硅酸锆基色料进行混色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色料的混色能够丰富高温颜色的种类。混色机理是三种色料反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后产生的协同作用,且对混色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包裹红色料会使混色的L*值减小,a*值增大;锆镨黄色料会使混色的L*值和b*值减小,a*值增大;钒锆蓝色料会使混色的a*值和b*值减小。

    2018年11期 v.54;No.360 54-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4K]
  • 广州旧铸管厂地块南越国至南朝墓葬出土带釉器的科技分析

    牛沛;

    以广州旧铸管厂地块出土的19个南越及东汉带釉器物样品与三国东晋南朝的8个青釉瓷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成分、物相、烧成温度等方面的检测分析,获得以下认识:样品中带釉器物应为原始瓷;原始瓷与青釉瓷的胎化学组成差别不大,均在1100℃以上烧制且未烧结,但是原始瓷多施碱钙釉,青釉瓷为钙釉。

    2018年11期 v.54;No.360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2K]
  • 良渚文化带流阔把壶探析——从形制变化到功能内涵

    倪皓;

    形制方面,良渚文化带流阔把壶的各期主流器形基本遵循着由"矮胖"向"瘦长"变化的演进趋势——一期以杯形腹为形制主流,二至三期则转变为球形腹,四期为椭圆形腹,五期以筒形腹为主;功能方面,带流阔把壶主要作为日常生活器具流通,使用规格普遍较高。

    2018年11期 v.54;No.360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9K]

收藏与鉴赏

艺术陶瓷

  • 长沙窑器物的釉彩工艺新析

    张玉山;丁益;梁铂;

    长沙窑器型、品类多样,釉彩绚丽丰富,并且享用结合,曾经作为晚唐、五代中国最主要的外销瓷生产地,研究长沙窑釉彩工艺的文献很多,但主流观点存在极大误区。先后介绍了长沙窑的胎釉工艺、釉彩的特征、施釉技术、铜红的特色及发色原理,重点介绍了长沙窑新的釉彩工艺和特征。特别分析了单色青瓷和高温釉上多彩。指出单色青瓷和釉上多彩瓷是长沙窑的主要品种,之前学界流行的长沙窑的釉下彩其实是高温釉上彩,并且是长沙窑彩瓷工艺的主流,唐三彩(低温釉上彩陶)和岳州窑(高温青瓷)嫁接衍生了丰富的长沙窑高温釉上彩。重新厘清长沙窑的釉彩工艺有独特的艺术和科研价值,对当代陶瓷设计和创作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2018年11期 v.54;No.360 79-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7K]
  • 论时尚元素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沈杰;

    任何艺术都应顺应时代求新、求变。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设计也应该跳脱出单一、陈旧的设计语言,洞察设计时尚、创新设计理念、捕捉时尚元素,在陶瓷设计的造型、装饰、色彩、材质等方面加以运用和创新,推动陶瓷设计风格与特色的多样化,开辟陶瓷设计的发展创新之路。

    2018年11期 v.54;No.36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纪年墓出土青瓷莲花尊流布问题研究

    杨君谊;

    已知出土青瓷莲花尊,生产时间集中于南北朝至隋代。通过对不同地域出土青瓷莲花尊,在器形、贴塑纹饰、工艺技术方面进行比较,可以明确青瓷莲花尊应当是起源于南朝,南梁时期传入北朝。青瓷莲花尊作为专门明器使用,结合莲花尊生产工艺,与墓葬出土地点相近的窑口进行比较,发现青瓷莲花尊生产的具体窑址,以青瓷莲花尊流布区域对其地域性工艺特征演变与文化内涵进行探析。

    2018年11期 v.54;No.360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景德镇近现代陶瓷文化空间研究

    陈致敏;曹昕;肖绚;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对景德镇近现代陶瓷文化空间进行研究,以御窑厂和陶溪川为代表,分别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等方面论述景德镇陶瓷文化空间,对空间生产引起的空间变迁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出景德镇近现代陶瓷文化空间本质特征及其异同,总结了变迁过程的内在机理和推动机制。有助于拓展我国传统文化空间研究视角和范式。

    2018年11期 v.54;No.360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