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评述

  • 稀土离子掺杂CaF2透明激光陶瓷的研究进展

    余盛全;敬畏;胥涛;康彬;

    稀土离子掺杂的CaF_2透明陶瓷同时具有氟化物独特的光学性能和陶瓷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型激光增益介质材料。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稀土离子掺杂CaF_2透明激光陶瓷的研究进展,并对制备工艺和光学性能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研究所遇到的问题,着重分析了Nd~(3+)∶CaF_2透明激光陶瓷的研究难点,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6年07期 v.52;No.33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BaxCa1-x)(Zr1-yTiy)O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

    王晓芳;姜娟;于占江;赵琴;

    基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发展环境友好型电子产品的要求,(Ba_xCa_(1-x))(Zr_(1-y)Ti_y)O_3(简写为BCZT)基无铅压电陶瓷由于具有超高的压电性能而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压铁电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国际范围内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情况,综述了BCZT陶瓷的发展过程和现状,重点介绍了采用相结构、组分控制和改进制备工艺等优化其性能的方法,进而为设计高性能的压电陶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2016年07期 v.52;No.332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及应用现状

    吴伟骏;刘军;张娟;姜楠;洪玮;

    综述了多孔氮化硅陶瓷目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添加造孔剂法,成型和烧结工艺中造孔法,干燥及其它工艺造孔法等方法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最后展望了多孔氮化硅陶瓷在催化剂载体,气体过滤器以及航空透波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2016年07期 v.52;No.332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研究与开发

  • 离子液体辅助微波合成氧化锌自主装微球及其影响因素

    谢志翔;陈婷;江莞;江伟辉;

    以Zn(NO_3)_2·6H_2O为原料,NaOH为碱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胺(DDA)为分散剂,通过咪唑基离子液体([Bmim]R,R=Cl,Br,BF_4,PF_6)辅助微波合成ZnO自主装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样品浓度、DDA添加量、离子液体种类和微波反应时间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微波加热5~15 min可以制备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ZnO自主装微球。添加DDA使微球的组成单元由ZnO纳米棒向层状ZnO转化,微球尺寸也由0.4μm增大至1μm。此外,离子液体的种类对微球的形成也有极大的影响,[Bmim]Cl和[Bmim]Br可以分别获得层状和棒状ZnO组成的微球,相同实验条件下[Bmim]BF_4和[Bmim]PF_6则不利于微球的合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微球的尺寸有所长大,室温下微球具有光致发光的性能。

    2016年07期 v.52;No.332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TiB2/Ti3AlC2陶瓷复合材料

    徐世帅;张旺玺;梁宝岩;冯燕翔;

    采用TiB_2和Ti_3AlC_2微粉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B_2/Ti_3AlC_2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Ti_3AlC_2含量对TiB_2陶瓷的致密度、物相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压力30MPa、1400℃条件下,添加钛铝碳含量为20~30wt%时制得的陶瓷复合材料含有较多的孔洞,且主要分布在TiB_2颗粒间,样品密度偏低,硬度低于570HV。当添加的Ti_3AlC_2量为40wt%时,样品的微观结构中孔洞数量降低且孔径变小,硬度高达1040HV。提高60TiB_2烧结温度至1600℃,物相TiB_2沿晶面(001)发生较明显的取向,样品60TiB_2的微观结构中孔洞消失或存在量极少,致密度高达4.393g/cm~3,硬度高达2400HV。

    2016年07期 v.52;No.332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Ag0.75Li0.1Na0.1K0.05)(Nb1-xSbx)O3无铅压电陶瓷的结构和电性能研究

    宁海霞;吴浪;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Ag_(0.75)Li_(0.1)Na_(0.1)K_(0.05))(Nb_(1-x)Sb_x)O_3(x=0~0.10)系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Sb含量变化对陶瓷的相结构、显微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组成范围内陶瓷均形成了单一钙钛矿结构,当x=0.03~0.06时陶瓷存在正交-伪立方两相共存区;Sb~(5+)的引入使陶瓷的晶粒尺寸有所减小,当x=0.04~0.06时陶瓷晶粒尺寸较为均匀(1~2μm)。陶瓷压电常数d_(33)和机电耦合系数k_p随Sb含量增加均先增大后减小,d_(33)和k_p分别在x=0.04和0.05时达到最大值68 p C/N和26.0%。Sb~(5+)的引入使陶瓷的居里温度有所降低,铁电相变得更加不稳定。

    2016年07期 v.52;No.332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Fe掺杂纳米WO3粉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研究

    李桂花;任志新;张勤颖;郝明晓;

    以钨酸钠为钨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掺杂的纳米WO_3粉体并进行了XRD表征。使用25W照明用节能灯为光源,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Fe的掺杂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条件对粉体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掺杂能明显提高纳米WO_3粉体在节能灯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掺Fe0.5%,130℃热处理2h得到的粉体催化活性最高。使用该粉体,当罗丹明B的起始浓度为5mg/L,催化剂加入量0.5g/L,30%H_2O_2用量1.5mL/L时,2h的降解率即达97.8%,明显高于P25型TiO_2。

    2016年07期 v.52;No.332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水热法制备花状纳米氧化锌

    樊彬;杨雯;宫淼淼;

    纳米材料的形貌对纳米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聚已二醇(PEG)和二水合柠檬酸钠(C_6H_5O_7Na_3·2H_2O)的量,制备了一种具有分级结构的花状氧化锌。通过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种分级结构的氧化锌为六方纤锌矿结构,其中每一个纳米花都由纳米片自组装而成。通过进一步研究表明:二水合柠檬酸钠辅助纳米片自组装,而PEG给予了纳米片的成核点,他们共同作用,使纳米片自组装成纳米花。

    2016年07期 v.52;No.332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 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模型

    郑恒伟;彭向和;丁剑平;田祖安;

    复合材料属性的预测是研究其力学性能的关键,根据Eshelby均匀弹性体球形夹杂区域内部与外部应变场思想,建立预测复合材料属性的细观力学模型,同时考虑基体介质中任意两球形颗粒间直接相互作用对复合材料属性的影响,并与传统平均场细观力学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

    2016年07期 v.52;No.332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探索与交流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瓷砖定位分割方法

    周向;何伟;何涛;熊健;

    在瓷砖视觉检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分割方法,该方法可对任意角度的瓷砖目标进行定位分割,为后续的缺陷检测及机器人抓取提供了高精度的处理模块与定位基准。首先通过预处理消除采集图像噪声,然后根据瓷砖自身的灰阶梯度,对其进行轮廓提取,并以轮廓斜外接矩形面积及矩形度双重约束去除复杂背景的干扰。再通过轮廓掩膜获取目标区域图像,设置ROI(Regions of Interest,感兴趣区域)使目标区域从检测背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单元。最后采用斜矩形对角线与标准位置的几何偏差作为矫正的反馈信息,以矫正轮廓质心作为定位基准。

    2016年07期 v.52;No.332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再读《永恒》——浅析王建中《永恒》系列陶艺作品

    陈强;

    《永恒》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早期的陶艺作品之一。《永恒》的诞生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在经历了三十多年时间的历练后,当它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中,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其名称《永恒》所传递的内涵。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永恒》陶艺作品与永恒一词的分析,引发人们对于今天陶艺创作的思考与启示。

    2016年07期 v.52;No.332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信息集锦

  • 广东三水大鸿制釉有限公司两项设备专利喜获授权

    何庆华;余超;

    <正>广东三水大鸿制釉有限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并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在专利方面更是硕果累累。广东三水大鸿制釉有限公司内部有一套完善的科技创新激励制度,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与潜能。公司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新产品研发,更鼓励对生产技术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的创新与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品质、节能、环保、增效为目的,以顾客满意为导向,持续赋于产品强劲的生命力。

    2016年07期 v.52;No.33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生产与应用

  • 发泡剂对钼尾矿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舒豪;何峰;严芳玲;戚昊;张秋平;梅书霞;金明芳;谢峻林;

    采用高温熔融直接发泡制备钼尾矿多孔陶瓷,通过研究不同发泡剂对钼尾矿多孔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最合理的发泡剂,研究了最合适的发泡剂对多孔陶瓷气孔率以及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iC在体系中发泡性能最好,随着SiC含量的变化,钼尾矿多孔陶瓷气孔率和抗折强度均发生变化,当SiC含量为0.1wt%时,气孔率为81%,体积密度为0.4g/cm~3。显微结构表明孔结构基本上不连通分布均匀,为闭孔材料。

    2016年07期 v.52;No.332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 高掺量粉煤灰漂珠轻质隔热材料的试制

    戴亚鹏;顾幸勇;罗婷;董伟霞;

    采用高掺量(80~95%)粉煤灰漂珠引入孔隙,添加部分膨润土为结合剂,少量PVA溶液为增塑剂,研究了不同配方以及烧成温度对轻质隔热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及导热性能测试等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配方中粉煤灰漂珠含量的减少,膨润土含量的增加,坯体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以及导热性能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烧成温度的升高,坯体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以及导热性能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1200~1300℃烧成温度下的坯体性能为:体积密度0.433~0.619 g/cm~3,抗压强度5.35~15.8 MPa,并且在超轻体积密度为0.38 g/cm~3时,抗压强度仍然有3.2MPa(1150℃)。

    2016年07期 v.52;No.332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 高纯γ-Al2O3粉体的制备及性能

    熊锐;刘卫;

    以高纯硫酸铝铵为原料,热解制备了高纯γ-Al_2O_3粉体。利用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差热失重、比表面积、粉体粒度、白度分析技术对高纯硫酸铝铵的热解过程及热解制备的高纯γ-Al_2O_3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高纯硫酸铝铵的热解过程为2NH4Al(SO_4)_2·12H_2O→Al_2(SO_4)_3→γ-Al_2O_3→α-Al_2O_3,在1200℃时转变为α-Al_2O_3,高纯γ-Al_2O_3获得温度范围为900~1100℃,在此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高纯γ-Al_2O_3的比表面积和粒度都逐渐减小,分别从900℃的154.4m~2/g和35.39μm降低至1100℃的126.4m~2/g和26.08μm,而白度值逐渐增大,从900℃的92.8增大到1100℃的96.7。

    2016年07期 v.52;No.332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高纯氧化铝高温烧结特性研究

    张英;刘卫;黎阳;

    以5N-Al(OH)_3为原料,分别在1200℃、1300℃、1400℃保温4 h条件下制备了高纯氧化铝粉体。运用SEM、XRD、粒度分布以及粉体比表面积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高纯Al_2O_3的高温烧结特性。结果表明,高纯氧化铝在高温烧结时发生聚晶现象,1200℃以后Al(OH)_3演变为α-Al_2O_3,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烧成产物的平均粒度和比表面积逐渐减小,平均粒度从5.02μm减小至2.666μm,比表面积从7.973m~2/g减小至3.313m~2/g。

    2016年07期 v.52;No.332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Ti3SiC2导电陶瓷及性能表征

    姜树祥;刘可心;许婉芬;

    以Ti粉、Si粉和C粉为反应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制备Ti_3Si C2导电陶瓷块体材料,并对试样进行性能表征。研究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升,块体的相对密度和硬度随之增加,当烧结温度为1100℃时,块体的相对密度约为98.9%,当温度继续提升时,Ti_3Si C2开始分解,致使块体相对密度下降;烧结温度为1300℃时,块体硬度值达到最佳值,约为6.7 GPa。

    2016年07期 v.52;No.332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二次炭粒对PCRBSC显微结构的影响

    郑彩华;叶春燕;

    用二次炭粒制备了纯碳反应烧结碳化硅(PCRBSC),研究了二次炭粒的密度、粒径及颗粒粘结状态对烧结体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次炭粒的密度为0.844 g/cm~3、粒径小于37μm时,烧结体中几乎没有fC的存在,但二次炭粒密度过低会导致fSi含量增加;加入粘结剂可以改善二次炭粒高温时的粘结强度,防止烧结开裂而出现硅线。

    2016年07期 v.52;No.332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燃料/氧化剂比值对溶液燃烧法合成BiVO4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刘欣;李家科;程凯;赵学国;黄丽群;王艳香;

    以Bi(NO_3)_3·5H_2O和NH_4VO_3为氧化剂,蔗糖(C_(12)H_(22)O_(11))为还原剂和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单斜白钨矿型Bi VO_4粉体。采用XRD、SEM、BET和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合成粉体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燃料/氧化剂比值(φ值)对产物形貌和光催化性能影响显著。当φ=2.5时,合成Bi VO_4粉体平均粒径400 nm,且具有较佳的光催化性能,在高压汞灯照射240 min,对亚甲蓝溶液(10 mg/L)的降解率为56.1%。

    2016年07期 v.52;No.332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收藏与鉴赏

陶瓷艺术

  • 浅谈珠山八友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陈在梅;

    珠山八友在景德镇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推动了整个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发展,为景德镇的陶瓷产业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正是深刻感悟到文人画的精神内涵,在元代文人画艺术精神的引导下开拓了文人画艺术的新领域,把文人画艺术和陶瓷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将陶瓷绘画推向了又一艺术之巅。

    2016年07期 v.52;No.332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从“雅俗观”谈当代粉彩人物瓷画艺术风格

    江镇生;

    "雅俗观"是中国艺术最重要的审美观之一,传统粉彩人物瓷画艺术风格曾经历了由俗到雅的发展历程。随着"雅俗观"的变迁,当代粉彩人物瓷画艺术风格的"雅"与"俗"出现了多元化的观念。对于当代粉彩人物瓷画艺术风格的"雅"与"俗",需要摆脱误区进行正确评判。

    2016年07期 v.52;No.332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从雪景山水瓷画看中国画的意境美

    赵世文;

    雪景山水作为山水画的一个分支,主要为北派山水画家所青睐,自诞生以来以"留白"这一主要艺术技法形成了其特有的画境。受国画影响,瓷画中也开始创作雪景山水这类的题材,相比于笔法、构图、设色等,其受中国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意境美",这是区别于西画的最大因素。

    2016年07期 v.52;No.332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清康熙时期景德镇素三彩的特征探析

    王芳;

    从清代的整个前、中期来看,社会的形态处于封建没落时期和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的时期。在众多农民和广大手工业劳动者共同努力的状态下,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朝代迈入了历史上繁盛的社会顶峰时期。瓷器—手工艺品的大量生产,就在这个阶段迈入了历史的高峰,走进了瓷器的成功时代。清代的陶瓷产地也极为丰富,不同瓷区生产不同的品种,然而,即使如此,能代表整个陶瓷圣地水平的,仍然为瓷都景德镇。清代瓷器在工艺制作方面,有着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造型品种不断增加,绘制不断精进。有粉彩,斗彩,素三彩,珐琅彩等,其中康熙时期的素三彩在明代的基础上独具创新,别具风格。通过对素三彩的造型、技艺、装饰、款识等方面的全面理解,阐述了清康熙时期景德镇素三彩在陶瓷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2016年07期 v.52;No.332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场景陶瓷雕塑的构图形式研究

    肖凡;

    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进行思考的过程其实也是构图的过程。构图是艺术家精神境界的综合体现,它能够有效地表达出艺术家的构图意图和对受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场景陶瓷雕塑的构图在我国古代就有其独特的方式,随着当代陶艺的日渐兴起,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场景陶瓷雕塑这一类型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思考。

    2016年07期 v.52;No.332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古陶瓷研究

  • 汉代凤鸟纹瓦当造型艺术探究

    王森;

    汉代瓦当的艺术造型纹样众多,是中国瓦当艺术发展的盛期。这一时期瓦当主要可分为文字瓦当与图案瓦当。在众多的图案瓦当造型中,凤鸟纹瓦当最为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本文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出发,以造型样式、艺术特征及审美源流等方面对汉代凤鸟纹瓦当的造型艺术语言进行分析。

    2016年07期 v.52;No.332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对景德镇传统青花瓷鉴别研究

    吴旭东;朱辉球;柳炳祥;李映曦;

    通过将把经典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计算机神经网络算法的角度出发分别利用BP、RBF、Elman三种算法预测青花瓷的年代;从工艺学的角度阐述景德镇传统名瓷青花瓷在色料发色原理、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色彩,对元明清时期青花瓷进行鉴别。通过传统与现代两种方法总结出了一些青花瓷的特征,得出了一些实用性价值较高的数据。为鉴别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际数据。

    2016年07期 v.52;No.332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