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迎盈;张鸿升;董寅生;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研究粉体分散性、含量对聚乳酸多孔支架表面改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粉体粒度分析等测试方法对HA粉体的结晶度、形貌及粒度分布进行表征,扫描电镜(SEM)对支架涂层表面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HA粉末在复合涂层中的含量不超过3%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经过明胶/HA涂层表面改性处理后的聚乳酸多孔支架的亲水性和力学强度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014年08期 v.50;No.309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 李达;丘治维;符基爱;刘贵昂;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滴液技术在釉面陶瓷表面制备TiO2薄膜和La3+掺杂TiO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对紫外灯照射下薄膜表面水滴的接触角变化来评价其亲水性能;研究不同La3+掺杂浓度和热处理温度对TiO2薄膜微结构及亲水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亲水性能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适量La3+掺杂能抑制TiO2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细化晶粒,引起晶格膨胀,导致晶格畸变,有效地提高TiO2薄膜的亲水性能;La3+掺杂量为0.5%时,镀膜层数为5层的TiO2薄膜在550℃热处理2 h后,表面均匀,具有最佳的亲水性,水接触角在紫外光照射60 min后接近0°。
2014年08期 v.50;No.309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陈超;江向平;易文斌;傅小龙;涂娜;李小红;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Na0.6K0.4)0.985Bi0.015](Nb0.97Ti0.03)O3-xmol%Mn(NKBNT-xMn,0.00≤x≤1.50)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Mn掺杂对NKBNT系陶瓷微观结构与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均为钙钛矿型四方相结构。适量引入Mn可以有效降低NKBNT系陶瓷的烧结温度并使其晶粒尺寸变的细化且均匀,同时增强了陶瓷的介电弥散性。随着Mn含量的增加,NKBNT系陶瓷的压电性能虽略有降低,但其机械品质因数Qm得到显著提高,表现出"硬性"掺杂效应。当x=0.50时,样品各项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值:压电常数d33=201 pC/N,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33%,机械品质因数Qm=140。
2014年08期 v.50;No.309 17-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 占俐琳;王英连;陈义川;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得到性能优异的纳米TiO2薄膜,使用智能椭偏仪、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能谱仪等测试方法对薄膜样品的沉积速率、电学性能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O2薄膜沉积速率与溅射压强成反比,氩气压强从0.2 Pa逐渐升高至3.0 Pa,薄膜电阻率也相应减小,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加;0.2 Pa时,薄膜电阻率为1.00×107Ω·cm,3.0 Pa时为3.23×105Ω·cm;同时,溅射气压越低,薄膜表面的原子扩散能力越强,薄膜更加致密。
2014年08期 v.50;No.30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杜庆波;孙宗波;尹辉;范效东;徐永超;张伟;
以Fe(NO3)3·9H2O为铁源,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α-Fe2O3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在室温下测量了其磁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α-Fe2O3纳米晶为斜方六面体结构,其平均尺寸为30~50 nm。在室温下测试了纳米晶的磁学性能,其饱和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0.37 emu/g、0.017 emu/g和104.4 Oe,都比较小,表现出一定的超顺磁性。这种Fe2O3超顺磁纳米晶可望被较好地应用于细胞或酶的固定化等生物和医药领域。
2014年08期 v.50;No.309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曾小军;刘维良;冯震乾;阮杰平;
以碳化硼(B4C)粉、硼(B)粉和氮化硼纳米管(BNNTs)为原料,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高性能BNNTs/B4C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BNNTs/B4C陶瓷复合材料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硬度计、万能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样品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烧结温度2050℃,保温时间30 min,压力30 MPa时,BNNTs/B4C陶瓷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99.6%,力学性能最佳,维氏硬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38.6 GPa、513.19 MPa、6.58 MPa·m1/2。
2014年08期 v.50;No.30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 赵根发;白洋;乔利杰;
研究MgO单一添加剂,Fe2O3和MgO复合添加剂对钛酸铝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淀粉为造孔剂制备了Fe2O3和MgO复合添加剂稳定的钛酸铝多孔陶瓷,通过SEM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XRD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合成样品的晶相,压汞法测试了样品的孔径大小、孔径分部和孔隙率,热膨胀仪测试样品的热膨胀行为。结果表明:添加Fe2O3和MgO复合添加剂的钛酸铝稳定性好,经过1100℃-30 h-90 h-30 h循环老化处理,钛酸铝无分解,孔隙率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淀粉含量25%、35%和45%样品的孔隙率和中径尺寸分别为24.65%,38.48%,53.17%和7.55μm,7.44μm,8.73μm。
2014年08期 v.50;No.30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 崔景慧;周国梁;潘传龙;蒋丹宇;夏金锋;粘洪强;
锆酸钡是高温质子传导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好的抗热震性能,是制备钇钡铜氧超导单晶生长用坩埚材料的优良选择,但是其难以烧结。探讨了不同原料、不同粉体粒度的锆酸钡的烧结工艺,并通过XRD、SEM、激光粒度仪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BaZrO3在真空炉中1750℃保温10 h,相对密度均可达99%以上,基本全致密。在此基础上,采用注浆成型方法制备了高纯高致密的锆酸钡坩埚。
2014年08期 v.50;No.309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李乡跃;张垠;
提出了一种新的骨质瓷的制备方法。利用这一新方法以及传统的方法分别制备了骨质瓷样品,并对其物理性能和热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样品的性能测试主要包括弯曲强度、表观密度、烧成收缩、吸水率、透光率、热膨胀系数以及抗热震性。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新的制备工艺可以缩短制备时间、降低烧成温度制得高品质骨质瓷。
2014年08期 v.50;No.309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董艳萍;田喜强;韩雪;
试验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具有介孔结构的二氧化硅陶瓷,并通过浸渍法完成氢氯噻嗪与介孔二氧化硅陶瓷的组装。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氮吸附脱附对组装前后的介孔二氧化硅陶瓷进行表征。同时研究组装于介孔二氧化硅陶瓷上的氢氯噻嗪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氢氯噻嗪已组装于介孔二氧化硅孔道内,组装的氢氯噻嗪在模拟胃液中10 h释放达77.8%,说明介孔二氧化硅陶瓷对氢氯噻嗪有较明显的缓释作用。
2014年08期 v.50;No.309 51-5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杨芙丽;张彦;申玉双;胡亚伟;王紫宇;
钛酸钡(BT)陶瓷膜是一种非常优异的电子陶瓷薄膜材料,在Si(100)基底上得到均匀无开裂的陶瓷薄膜是使其具有优异电性能的重要前提。采用溶胶凝胶法,运用先进的电子探针显微镜(SPM)之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干燥阶段不同陈化时间、干燥方法、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对钛酸钡陶瓷膜表面形貌的影响,找到了制备光滑均匀钛酸钡陶瓷薄膜的最佳干燥方法。
2014年08期 v.50;No.30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 张勤善;贺龙强;
采用三种不同化学组成的粘土,通过配方计算,配制成具有不同硅铝比n(SiO2)/n(Al2O3)的混合料,经湿法加碱煅烧活化、水热成胶与晶化过程,合成出了4A型分子筛。用XRD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粘土原料硅铝比、碱度等因素对合成4A分子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料硅铝比及其他工艺条件相同情况下,粘土类型与4A分子筛硅铝比相近时,其混合料合成的分子筛结晶程度高且杂晶少。当混合料硅铝比设计为1.8~2.0,碱浓度为2.8 mol/L时,合成的分子筛较为理想。
2014年08期 v.50;No.30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王海波;孙青竹;
以Ca(H2PO4)2·H2O和Ca(OH)2为主要原料,柠檬酸为形核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HA)。探讨了二次球磨+无水乙醇处理对提高HA分散性的作用及热处理对HA晶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二次球磨+无水乙醇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HA发生硬团聚现象,在750℃下,热处理2 h可明显提高纳米HA的晶化程度。
2014年08期 v.50;No.309 64-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 杜淑娟;
以传统陶瓷抛光砖用色料为基础,通过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表面活性剂,使抛光砖用的坯体色料流动性和分散性得到明显提高,使得其在湿法混料时色料和坯体能更快的混合均匀。
2014年08期 v.50;No.30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张睿;
淮滨泥叫吹是豫南地区独具地方特点的民间泥塑工艺品,其题材、造型及工艺都有其独特之处。淮滨属于以太阳崇拜和鸟图腾崇拜的原始部落的东夷两昊集团。从文化角度来看,淮滨泥叫吹具有原始性及文化停滞性,可谓为"艺术化石"。
2014年08期 v.50;No.309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涂志浩;
珐华彩是重要的传统陶瓷艺术之一,历史悠久,从元代发展至今,在技法、艺术和文化等各方面均形成了鲜明特色。当代珐华彩需要在政策、人才、市场等各方面不懈努力,以实现传承与发展。
2014年08期 v.50;No.309 73-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邹达怀;
当代釉上彩花鸟瓷画的色彩表现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形成了绘画性、装饰性和个性化三大类型表现形式,主要有注重空间感的营造与表现、强调肌理感的表现与作用、强调对釉上彩料自身发色性能的表现与发挥等具有时代性的表现特征。
2014年08期 v.50;No.309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余效团;
在我国陶瓷绘画史上,青花一直维持相对保守的发展轨迹。然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后现代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观念主义等艺术思潮及风格的涌入,使得这一恒久的稳定结构被打破。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便属青花水墨,它将以工艺技法为核心的装饰性转化为一种艺术化的表达语言,使青花表现过程不再只是对形式法则的理性趋同,而成为一种能够为艺术家表达自身思维情感的感性载体。在此过程中,实验性便是作为其发展过程中的源动力。就当代青花水墨中的实验性这一论题展开探究,通过对其实验性表现及本质的分析与解读,来展现当代青花水墨的表现手法及审美文化。
2014年08期 v.50;No.309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涂少波;
粉彩仕女图配景经历了数百年演变发展,当代粉彩仕女图配景创新形式主要有抽象型、融合型、极简型等,其在意蕴表现上注重主观情感的自由抒发、人物与配景的高度融合、诗意美感的意境表达等。
2014年08期 v.50;No.309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余德华;
羊舞岭窑地处长江下游洞庭湖区域,隶属于千年古城益阳,作为宋朝至清代的一处民间窑场,所产青白瓷、彩釉瓷和青花瓷等产品,既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又不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造型古拙,纹饰粗率,装饰内容大多以民俗及本土文化为主题,技法多有抽象与写意表现。本文结合工艺技术与装饰艺术语言等,以管窥羊舞岭窑瓷器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价值。
2014年08期 v.50;No.309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