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评论

  • 硼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杨金萍;张明熹;孙志成;李锋锋;李晶华;吴明明;郑晓华;沈毅;

    近年来,硼酸盐发光材料成为发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硼酸锌、硼酸铝、硼酸钡、硼酸铋、硼酸锶体系发光材料的研究状况及制备方法,并对硼酸盐发光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14年01期 v.50;No.302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研究与开发

  • MnZn铁氧体超细粉体的合成方法研究

    吴朝晖;程吉霖;淦亮亮;

    本文综述了目前制备MnZn铁氧体超细粉体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了水热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机械化学法以及微乳液法。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与应用,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了采用氧化物为原料的水热法和微乳液法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

    2014年01期 v.50;No.30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燃烧法制备YAG∶Ce3+荧光粉的研究

    童义平;黄伟传;

    本文采用燃烧法制备YAG∶Ce3+荧光粉。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实验,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研究结果发现,最佳的燃烧剂为乙二醇,最佳的燃烧剂与硝酸铝的比例为1/0.6(质量比),最佳加热温度为950℃,最佳的铈离子掺杂为0.06 mol,最佳燃烧时间为2.5h。在上述条件下,合成的YAG∶Ce3+荧光粉发光效果最好。

    2014年01期 v.50;No.30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SiC固定模拟放射性石墨的研究

    赵岭岭;滕元成;刘兵;任雪潭;易勇;王山林;

    用12C模拟放射性同位素14C,利用物理化学性能优异的SiC固定石墨。以硅粉和石墨粉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SiC,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等分析手段,研究温度、球磨时间、保温时间等因素对SiC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和石墨直接合成SiC的反应为扩散控制的固相反应,开始反应温度在1230℃以下,较佳合成温度为1330℃;在1300℃合成SiC,球磨对SiC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1270℃以下合成SiC,无气氛保护球磨不利于SiC的合成,煅烧温度越低,负面影响越大;合成SiC的较佳保温时间为1 h。

    2014年01期 v.50;No.302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 镁渣对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田玉明;周少鹏;陈战考;李占刚;柴跃生;吕德富;李晓松;

    以二级铝矾土生料为原料,锰粉、镁渣为烧结助剂,通过固相烧结制备了高强度刚玉-莫来石复相材料。通过对样品的密度、显气孔率、抗压强度和荷重软化温度测试及显微结构观察,系统分析了镁渣掺入量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镁渣掺入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与荷重软化温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抗压强度呈上升趋势。当镁渣的掺入量为2%,在1350℃下烧结3 h后密度达到3.04 g/cm3,气孔率小于1%,抗压强度达到180 MPa,0.2 MPa下荷重软化温度T5为1276℃,物相组成为刚玉、莫来石及少量钙长石相。

    2014年01期 v.50;No.302 18-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云母-透辉石微晶玻璃的制备及析晶动力学研究

    左李萍;陆雷;周世界;

    本文通过采用掺杂透辉石基玻璃来提高云母微晶玻璃的机械强度,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等进行分析与表征。采用DSC对微晶玻璃进行动力学研究,运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得到的云母微晶玻璃(GCM)的析晶活化能分别为150.0 KJ/mol、163.2 KJ/mol。掺杂30%透辉石的云母微晶玻璃(GC30)的析晶活化能分别为123.2 KJ/mol、133.0 KJ/mol。晶体生长指数n均大于3,微晶玻璃均是以整体晶化的方式进行析晶。

    2014年01期 v.50;No.30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 SnO2/Zn2SnO4复合陶瓷的压敏性质研究

    张运强;张华;王改民;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Zn2SnO4粉体,通过传统陶瓷制备工艺获得了致密的SnO2/Zn2SnO4复合陶瓷,研究了不同SnO2、Zn2SnO4复合比例对陶瓷压敏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2SnO4的比例为15%时,该复合陶瓷的非线性系数和压敏电压分别达到最大值3.4和最小值17V/mm。另外,随着Zn2SnO4含量的变化,样品的压敏电压、介电常数分别与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一致和相反,这表明,晶粒大小是影响样品介电性质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样品的晶界势垒高度仅为0.5ev左右,这可能是SnO2/Zn2SnO4复合陶瓷材料具有低压压敏性质的重要原因。

    2014年01期 v.50;No.302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 K掺杂对硅酸锂陶瓷材料吸收二氧化碳性能的影响

    陈思达;沈洪雪;王芸;彭程;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可在400~700℃之间直接吸收CO2的K掺杂硅酸锂陶瓷材料。采用了XRD,热重分析仪等仪器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元素的掺入明显提高了硅酸锂陶瓷材料对CO2的吸附作用,当K掺杂量为0.01mol时,硅酸锂陶瓷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吸收速度和吸附率,吸附率达到了约35%,而且材料的循环性能也较好,达到了10次。

    2014年01期 v.50;No.302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探索与交流

  • 智能控制在梭式窑节能技术中的应用探析

    应建中;胡学兵;谢世坤;

    当前社会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同时也成为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衡量指标。本文重点阐述了智能控制技术在梭式窑烧成过程中的节能应用。结果表明,该智能控制技术较传统控制技术而言,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用。及时全面推广使用智能控制技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1期 v.50;No.302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基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研究

    王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为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景德镇陶瓷产业应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指导下,抓住所面临的新机遇,努力实现陶瓷产业的新发展。

    2014年01期 v.50;No.30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标准与检测

  • 不同处理方法对骨质瓷中磷酸三钙含量测定的影响

    白彦坤;李克宏;王东;

    磷酸三钙是骨质瓷中的重要特征物质,磷酸三钙含量的多少对于鉴别骨质瓷的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采用酸溶法、碱熔法两种处理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分别测定其磷酸三钙含量,并通过添加参考标品的方法,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和原因,提出建议。

    2014年01期 v.50;No.302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生产与应用

  • 毫米级Al2O3空心球的模板法制备

    曾燕;桑元华;廖其龙;刘宏;李喜波;

    以自制毫米级PS球为模板,分别采用化学沉积包覆和物理包覆的方法制备Al2O3空心球。通过化学包覆制备的PSAl2O3前驱体复合球壳,煅烧之后得到的Al2O3球壳极易破碎,力学性能很差;采用离心加压的物理包覆法制备的PS-Al2O3复合球壳,经分步煅烧去模后得到的毫米级氧化铝空心球,其球形度好,且力学性能好。

    2014年01期 v.50;No.302 43-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 堇青石-莫来石-钛酸铝窑具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赵英娜;任江;常刚;刘刚;宋海伯;张文丽;

    将钛酸铝作为添加剂加入到堇青石-莫来石窑具材料中,可有效解决目前窑具使用中抗热震性能差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本文从原料配方、制备工艺及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等方面对堇青石-莫来石-钛酸铝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莫来石含量51%、钛酸铝含量15%,堇青石含量34%经过1380℃烧成的试样显气孔率为25%,吸水率约为20%,体积密度1.74 g/m3,体积密度较高;通过XRD结果分析,高温条件下与莫来石复合的钛酸铝晶型保持良好,SEM测试结果显示试样的微观结构致密、均匀,烧结程度高。抗热震实验结果表明:钛酸铝含量为10%,经1380℃烧成的试样经5次热震后的抗折强度仍高达9.44 MPa。

    2014年01期 v.50;No.302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不同富氧燃烧条件对窑炉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文进;高强;何峰;程金树;

    为研究富氧燃烧技术在陶瓷窑炉中实际传热现象,以液化气为燃料通过燃烧试验台进行富氧燃烧的试验。通过氧浓度和助燃气体温度对温度梯度、最高温度及最高温度点位置的影响研究,分析不同富氧燃烧条件与窑炉内温度分布的变化关系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富氧燃烧条件下,随着氧浓度增加,1200℃以上高温区范围扩大,最高温度明显提高,温度分布均匀性更好;在氧浓度较高的条件下,助燃气体温度的升高更加有利于提高实际燃烧温度和传热空间的平均温度。

    2014年01期 v.50;No.30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 奥运卫生瓷用生料乳浊釉的研究

    余洪权;曹羲东;

    以长石、石英和锆英石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奥运卫生瓷用生料乳浊釉,对其配方进行了优化,得出了乳浊度和光泽度较好的最佳配方。用XRD和SEM研究了釉中存在主晶相的种类及形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的乳浊相为ZrSiO4,其颗粒呈球状,大小为200~500nm,分布均匀,数量众多,是产生乳浊作用的主要原因。

    2014年01期 v.50;No.30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稀土尾砂和抛光砖废料资源化制备发泡陶瓷的研究

    李家科;程凯;刘欣;

    采用稀土尾砂为主要原料、抛光砖废料为发泡剂,并辅以低温砂、黑泥和滑石等为原料制备轻质发泡陶瓷。实验借助材料试验机等现代测试方法 ,研究了稀土尾砂和抛光砖废料的添加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发泡陶瓷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稀土尾砂60wt%、低温砂20wt%、黑泥15wt%、烧滑石5wt%,抛光砖废料外加量15wt%,烧成温度1150℃、保温时间30min的条件下,所制备的轻质发泡陶瓷材料具有良好性能,体积密度为0.31g/cm3、抗压强度5.63MPa,能够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

    2014年01期 v.50;No.302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 冰裂纹釉的制备

    周健儿;董伟霞;包启富;梁铎;吴隽;

    在利用现代分析技术研究古代青瓷标本的基础上,在还原气氛下,分别以氧化铜和氧化铁为着色剂,采用普通制瓷原料仿制冰裂纹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研究了坯体中的粘土、坯体素烧温度和最高釉烧温度等因素对冰裂纹青瓷釉面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粘土含量为8%,坯体素烧温度700~900℃,最高釉烧温度为1230℃,所制备的冰裂纹釉釉色饱满,釉层内形成了均匀的气泡层,使釉面呈现出强烈的玉质感。

    2014年01期 v.50;No.302 64-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 骨质瓷无光釉的试制

    王美兰;张文丽;曹月明;

    设计多组配方并通过控制烧成温度试制无光效果较好的釉,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SEM等手段对试样的釉层进行测试,分析了SiO2/Al2O3值、ZnO、B2O3等对无光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SiO2/Al2O3值为10.05,B2O3和ZnO的添加量分别为7.89%、5.49%,烧成温度为1170℃,保温30 min,并采取适当的冷却速率能获得无光效果好的产品;研究发现系统发生了分相,SiO2在分相界面上析出,形成了四方双锥状的方石英。

    2014年01期 v.50;No.302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陶瓷艺术

  • 现代设计语境下明清瓷器花鸟纹饰的设计价值再现

    王墨兰;郑姣;

    现代设计语境下,陶瓷文化具有集设计文化和传统陶瓷文化于一体的特质。以明清瓷器花鸟纹饰为研究的落足点,从题材特征、审美特征、形式规律和色彩特征上进行多维度的研究,为其在当代的传承创新寻找到文化的信码。并用设计创新思维探寻包括意蕴运用、形态构成、色彩表现和构图形式在内的瓷器花鸟纹样创新手法,使新时期瓷器花鸟纹饰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2014年01期 v.50;No.302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 川酒陶瓷容器设计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立足传统文化的川酒陶瓷包装设计

    何毅华;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川酒文化源远流长,现代设计形式多样,在这样的语境下,川酒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必须注重立足传统文化的陶瓷包装设计。从历史的纬度来看,陶瓷酒具本身蕴含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实用角度观之,陶瓷是一种完美的川酒包装材料,具有结合酒文化成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内在因素。本文着眼传统文化,强调在川酒的包装设计中运用传统的文化形式、文化符号,同时结合现代陶瓷材料的新技术,以现代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川酒容器进行设计。最后得出结论陶瓷包装设计是一种具有川酒文化意味的形式,陶瓷酒类容器设计是一种实用与审美文化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014年01期 v.50;No.302 74-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 清宫廷花鸟画对粉彩花鸟装饰的影响

    徐小明;

    粉彩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工艺影响而来。而粉彩花鸟则融五彩之风格、珐琅彩之工艺、清宫廷花鸟画样于一体。粉彩装饰风格与宫廷花鸟画究竟存在哪些关联,这种关联体现在哪些方面,哪些因素导致这种关联?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2014年01期 v.50;No.30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中国古代陶瓷香炉造型设计探究

    陈钧锴;

    以中国古代陶瓷香炉的造型设计演变路径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从中总结出陶瓷香炉造型的设计要素为烟气的走向控制和炉内气流方向的设计。

    2014年01期 v.50;No.302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 现代陶瓷设计的新元素——陶瓷卡通造型

    戴维丝;陈琳娜;江婉璐;

    每个人都有各种需求心理,在众多需求心理中,游戏需求心理是人们内心潜意识中必然存在的核心部分。在新技术时代,返璞归真的趋势越演越烈,而卡通形象所传达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快乐的天性,无不触动着人们最心底的娱乐需求,使得人们对于卡通形象的热情将前所未有的高涨。为了让现代陶艺更加趋于大众,将各色卡通形象融入到陶瓷造型的设计当中,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和精神方面的愉悦,也成为了陶瓷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

    2014年01期 v.50;No.302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收藏与鉴赏

古陶瓷研究

  • 元明清瓷器上莲池鸳鸯纹特征探究

    肖凤春;

    鸳鸯纹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的常见纹饰,常与莲池纹组合成莲池鸳鸯纹。莲池鸳鸯纹历史悠久,形象优美,寓意吉祥,深受民众喜爱。在闻名于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上,莲池鸳鸯纹是常见的装饰题材。这种纹饰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到明清两代,仍然是瓷器中常用的纹饰之一。经过不断的传承和演变,莲池鸳鸯纹成为元明清瓷器上独具特色的纹饰之一。

    2014年01期 v.50;No.302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 婺州“玉青”瓷的呈色特征及形成机理

    尹根有;罗婷;方益进;冯浩;卢攀登;

    婺州"玉青瓷"是以古代婺州窑青瓷为雏形,经创新而成的具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透如灯"和"过雨天青色"的独特质感的新型青瓷制品。该制品创新性地采用有别于古代二元、三元配方的六元配方,并在融合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烧制工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独特的正负压交叉还原烧成技术。本文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色差计等设备,测试"玉青瓷"的组成、结构和色度等理化指标,并通过与龙泉青瓷、景德镇仿龙泉青瓷等样品进行对比分析,探析婺州窑"玉青瓷"的呈色特征及其独特外观效果的形成机理。

    2014年01期 v.50;No.302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 《中国陶瓷》投稿须知

    <正>《中国陶瓷》是由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主办国家级综合性偏重于应用的陶瓷科技期刊。创刊于1959年,是我国陶瓷行业最早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之一。凡向《中国陶瓷》投稿者,须注意以下事项:1.本刊内容侧重于陶瓷科技,并综合部分陶瓷艺术。涉及先进(高技术)陶瓷、日用陶瓷、建卫陶瓷、艺术陶瓷等诸多领域。稿件内容包括行业发展动态、陶瓷工艺、陶瓷机械、陶瓷标准与检测、陶瓷理论和陶瓷艺术等等。稿件表述上应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可靠,结构合理,层次

    2014年01期 v.50;No.302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正>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省陶瓷检测中心),是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业陶瓷及陶瓷原辅材料测试为一体的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陶瓷测试机构。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先后多次承担了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的国家监督抽查任务、行业评优、统检任务,为行业及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的委托检验和仲裁检验服务。中心拥有8480平方米的办公及测试场地,其中恒温面积12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合集162台,设备总价值1070万元,包括高分辨率投

    2014年01期 v.50;No.302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