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评述

  • PVDF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制备

    程细才;

    综述了铁电聚合物偏氟乙烯PVDF复合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极化方法,高β相含量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应用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3年08期 v.49;No.297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稀土绿色颜料研究进展

    李慧琴;王士智;郝先库;刘海旺;张瑞祥;马显东;

    稀土基绿色颜料是新型的环境友好型无机颜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稀土绿色颜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组成、掺杂离子对绿色颜料晶体结构和呈色机理影响进行了综述性介绍。

    2013年08期 v.49;No.29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研究与开发

  • 高岭土对多孔Si3N4陶瓷常压烧结的影响

    朱沙沙;徐秀娟;陈雪霏;仇菁菁;秦东升;于方丽;

    以α-Si3N4和高岭土为原料,采用常压烧结制备出多孔Si3N4陶瓷材料。研究了高岭土的加入量对多孔Si3N4陶瓷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阿基米德法和三点弯曲法测试了材料的密度、气孔率及抗弯强度,并用XRD和SEM对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材料的主晶相为β-Si3N4,微观结构是由棒状颗粒互相搭接组成。随着高岭土含量的增多,其气孔率减小,密度增加。添加20%的高岭土所得多孔Si3N4陶瓷的微观结构及抗弯强度较佳。

    2013年08期 v.49;No.29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 SOFC纳米La0.6Sr0.4Co0.4Fe0.6O3阴极粉体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吕晨;罗凌虹;吴也凡;程亮;石纪军;孙良良;

    采用EDTA-柠檬酸复合络合法合成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纳米阴极粉体La0.6Sr0.4Co0.4Fe0.6O3(LSCF)。运用TG-DTA、FT-IR、XRD、SEM、TEM和电化学分析仪分别对产物形成过程、晶体结构、粉体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中,采用EDTA和柠檬酸同时作为络合剂进行络合反应所制备的凝胶,能在较低的温度(600℃)下生成按化学计量配比的钙钛矿晶体La0.6Sr0.4Co0.4Fe0.6O3,800℃下煅烧的粉体粒子仅为20~30nm,粒子大小较一致,团聚体较少,呈球形。进一步测试其电化学性能,采用该粉体制备阴极的阳极支撑型SOFC纽扣电池(GDC+Ni GDC LSCF)具有较高的性能,以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在700℃、750℃工作温度下,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0.72 W cm-2,0.85 W cm-2,与相同条件下采用柠檬酸单一络合法制备的LSCF粉体相比,电性能有明显提高,其最大功率在700℃、750℃下分别只有0.22 W cm-2、0.46 W cm-2。

    2013年08期 v.49;No.29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 纳米涂层修饰陶瓷膜的水渗透机理研究

    常启兵;王霞;汪永清;周健儿;

    为获得特定的分离膜表面,在陶瓷膜的膜孔道表面制备了纳米涂层。纳米涂层厚度导致陶瓷膜的孔径减小,根据Hagen-Poiseuille方程,渗透通量应减少,但纳米涂层修饰陶瓷膜反而增加。为认识这种特殊的水渗透现象,借助"边界滑移"理论,从纳米涂层的表面形貌、纳米效应以及亲憎水性的角度解释纳米修饰陶瓷膜的渗透机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渗透机理的前提条件。

    2013年08期 v.49;No.297 17-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AZO陶瓷靶材粉体冷压-烧结致密化研究

    童义平;黄秀娟;何午琳;

    采用冷压-烧结法制备氧化锌铝陶瓷靶材(ZnO:Al,简称AZO靶材)。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实验,探讨氧化铝质量分数、压制靶材的压力、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靶材致密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参数是:氧化铝质量分数为4%,压制靶材的压力为11 MPa,烧结温度为1300℃,烧结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靶材的相对密度可达98%以上,即可实现AZO靶材的超高致密度化。

    2013年08期 v.49;No.297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常压烧结工艺制备Fe3Al/Al2O3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

    江涛;

    采用常压烧结工艺制备Fe3Al/Al2O3复合材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Fe3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将Fe3Al粉末与Al2O3粉末相混合制备Fe3Al/Al2O3复合粉末,并通过压力成型和常压烧结工艺(1700℃,2 h)制备Fe3Al/Al2O3复合材料块材。本实验主要研究Fe3Al/Al2O3复合材料烧结块材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球磨60 h并经过800℃和1000℃热处理后得到Fe3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经过常压烧结工艺得到的Fe3Al/Al2O3复合材料块材主要由Fe3Al相和Al2O3相组成。Fe3Al/Al2O3复合材料烧结块材的显微结构均匀致密。其中Fe3Al晶粒均匀分布在Al2O3基体中,Fe3Al晶粒的平均颗粒尺寸约为4~5μm,而Al2O3基体颗粒尺寸约为5~10μm。随着Fe3Al合金含量的增加,Fe3Al/Al2O3复合材料的密度和相对密度逐渐增加;Fe3Al/Al2O3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逐渐增加;Fe3Al/Al2O3复合材料的洛氏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

    2013年08期 v.49;No.297 26-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 碳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工艺研究

    徐坤;方莹;李镇;苏照伟;

    采用铝酸酯偶联剂对碳酸钙晶须进行表面改性,以正丁醇作为改性剂溶剂,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搅拌速度和溶剂正丁醇含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选择接触角对碳酸钙晶须表面改性效果进行表征,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3.5%,改性温度90℃,改性反应时间30 min,搅拌速度500 r/min,溶剂正丁醇含量为总溶液20 v%。红外分析表明,铝酸酯偶联剂在改性碳酸钙晶须过程中,碳酸钙晶须与铝酸酯偶联剂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两者之间存在化学吸附。

    2013年08期 v.49;No.29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水热法制备Cu2O微粒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李红;安庆锋;张大凤;刘谋圳;王冬冬;郇昌亮;王昌聪;

    以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形成的[Cu(OH)4]2-为前驱体,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Cu2O微粒。研究了水热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UV-Vis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形貌有重要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120℃,CuCl22H2O浓度为0.05 M时,制备了500 nm左右的立方相的Cu2O微球。

    2013年08期 v.49;No.29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探索与交流

  • 基于火焰图像识别的辊道窑智能网络控制系统

    占启安;

    针对陶瓷工业辊道窑温度检测与控制给出了基于火焰图像识别的辊道窑智能网络控制系统方案。同时提出了利用模拟人工观火的火焰图像识别方法辅助检测辊道窑燃烧带工况从而改善温度实时检测精度,提高控制效果的方法。另外,设计了辊道窑网络控制系统实现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所设计的系统主要由六个模块组成,它们分别是关键过程数据检测模块、火焰图像检测过程模块、燃烧带识别模块、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传输模块和执行器等。系统软件主要由五个模块组成,包括人机接口模块、视频监控模块、过程数据处理模块、图像处理识别模块和控制模块等。总之,本文为辊道窑温度智能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新途径。

    2013年08期 v.49;No.29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基于离散元的粉料振动密堆积影响因素研究

    王文涛;王俊元;段能全;杜文华;

    针对粉料复杂的堆积密实作用机理,建立了修正的离散元软球模型,采用正交法试验研究了碱性耐火粉料布料过程中在重力场和外力扰动下粉料内部堆积密实度随时间、振幅、频率、级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合理的振动工艺能够提高粉料的堆积密度,水平振动较竖直振动能够获得更好的密度均匀性;在其他工艺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均存在最佳的振动时间、振幅、频率、级配区间来达到最好的堆积密度,这些为研究粉料堆积和压制致密化过程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2013年08期 v.49;No.297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生产与应用

  • 微波辐射sol-gel法制备硅铁红

    蔡新安;章慧芳;蔡景清;刘文茂;裴剑锋;

    探讨了微波辅助干燥工艺在sol-gel法制备硅铁红陶瓷颜料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Fe2O3/SiO2的最佳合成条件为:硅/铁摩尔比为7∶1,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分别为75%和8 min,前驱体煅烧温度和时间分别为750℃和2 h;此条件制备的Fe2O3/SiO2,其包裹率达到93.1%。

    2013年08期 v.49;No.297 46-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K2O对高铝矾土烧结合成莫来石的影响

    程浩;

    分别对K2O含量为0.34%的山西阳泉高铝矾土矿和K2O含量为1.43%的河南巩义高铝矾土矿进行了烧结合成莫来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K2O影响高铝矾土烧结致密化,K2O含量越高,高铝矾土烧结速率越快,内部气孔越不容易排出,越难以烧结致密;在高温条件下,K2O与莫来石反应生成钾霞石和白榴石导致莫来石分解,并产生体积膨胀,使烧结莫来石显气孔率增加,致密度降低。

    2013年08期 v.49;No.29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工艺因数对扩氧器微孔陶瓷气孔率的影响分析

    占启安;

    以堇青石、高岭土、滑石、碳酸钙为主要原料,采用普通注浆成型方法,自然干燥,常压烧结工艺制备多孔陶瓷片。探讨了粘结剂、原料颗粒级配、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对微孔陶瓷片气孔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试样的断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得到气孔率为46.2%,气孔均匀分布,孔径小于10 um,抗折强度25.8 MPa的综合性能良好的多孔陶瓷片。

    2013年08期 v.49;No.29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 新型倒焰窑的开发及其在矾土煅烧中的应用

    闫申;高峰;罗艳琴;

    开发了一种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新型倒焰窑。与传统倒焰窑比较,新型窑炉具有升温快速,控温容易,操作方便的特点。采用该新型窑炉生产均化矾土熟料能耗显著降低,产品质量一致性显著提高。并且为铝矾土煅烧窑炉的改进提供了新思路。

    2013年08期 v.49;No.297 54-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基于有限元的陶瓷全自动液压压砖机能耗分析

    黄彬城;马维金;王俊元;罗朝阳;柴斌虎;

    陶瓷全自动液压压砖机是一种大型复杂机电液一体化设备。由于工作变形产生的能量,消耗很大。为实现绿色生产,本文建立了机架和模箱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分块兰索斯法求解,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计算出结构因变形产生的能量耗散,为压砖机的设计和选型提供参考。

    2013年08期 v.49;No.29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 利用废旧花岗岩石材制备硅锌矿结晶釉的研究

    蒋述兴;刘丹阳;

    利用花岗岩等废旧石材配合相应的配比方案、烧成制度制备出环保型硅锌矿结晶釉,并总结提出成分最佳配比。经XRD、SEM对釉层物相进行分析,釉层为硅锌矿结晶釉,坯釉结合性良好。对于制备结晶釉过程中存在的晶体细小、气泡、缺釉、毛孔、剥落、斑点等产品缺陷指出解决办法。

    2013年08期 v.49;No.297 60-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 低温快烧条件下石灰釉化学组成与光泽度的关系研究

    戴晓云;徐宏;张晋春;杨元东;何睿哲;任强;

    以石英、长石、高岭土及石灰石为主要原料,基于石灰釉典型釉式(0.243K2O+0.057Na2O+0.7CaO)aAl2O3 sSiO2,拟定了系列配方,采用快速烧成工艺分别在1260℃、1270℃和1280℃条件下烧制。利用光泽度仪和XRD研究了釉料的化学组成、烧制温度、物相组成与釉面的光泽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应3个烧制温度,釉的化学组成与光泽度的关系图基本为三组相似图形,光泽度>95的亮光釉区域,近似为在0.4<a<0.9、3.0<s<7.8范围内,是由两条斜线通过一条弧线连接围成的马蹄形区域,随着烧制温度的升高,该区域向相应扩大;在光亮区域釉层的物相以玻璃相为主,含有微量的石英或钙长石,釉的化学组成点远离光亮区域,釉层中玻璃相减少、石英和钙长石增加,光泽度逐渐降低,可得到亚光釉或无光釉。

    2013年08期 v.49;No.29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标准与检测

  • ICP-MS法快速测定陶瓷制品浸出液中9种元素

    韦新红;李小琴;杨怀军;陈永欣;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陶瓷制品浸出液中的钾、铬、铁、钴、铜、锌、锆、镉、锑九种元素,实验中碰撞/反应界面自动切换以消除部分元素存在的干扰,在一次分析过程中完成所有目标元素的测量,方法检出限为0.035~2.54 ng mL-1,加标回收率为83.1~117.0%,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

    2013年08期 v.49;No.29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陶瓷艺术

  • 试论“婺州窑”的传承与创新

    周少华;朱师勤;王佳;

    以考古资料为基础,从工艺技术的角度入手研究"婺州窑"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关于现代新"婺州窑"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2013年08期 v.49;No.297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 唐代陶塑女俑艺术风格研究

    饶舜;

    叙述了唐代陶塑俑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状况,以各地出土并具有代表性的女俑为参照对象,对唐代陶塑女俑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举例说明和分析研究,对中国唐代的陶瓷艺术形式进行资料的梳理并提供相应参考。

    2013年08期 v.49;No.297 74-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岭南建筑陶塑脊饰的文化艺术特征探究

    刘妹;

    岭南建筑陶塑脊饰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岭南人民的审美思想和民俗观念,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特色,文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陶塑脊饰的艺术特征,如写实传神造型特征、以蓝绿为主调的釉色特征、多元丰富的民俗特征、寓意深刻的崇拜思想特征以及独特的技法表现特征等。陶塑脊饰是石湾陶塑的重要分支,现今,在政府大力提倡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势下,深入研究陶塑脊饰的艺术特征对石湾陶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3年08期 v.49;No.297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当代陶艺中陶瓷现成品的运用研究

    郭琪美;刘鹏;

    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语境下,人们对陶艺的概念有了新的阐述。其中陶瓷现成品材料观念体现了陶瓷艺术形式和审美的拓展,对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艺术家使用陶瓷现成品作为媒介物时注入了多重性的解读,使它们在当代陶艺作品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同时随着人们对陶瓷未来发展的关注,一种以"终"为"始"的表现倾向也显现出来。

    2013年08期 v.49;No.297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陶瓷首饰的设计提升研究

    李委委;

    陶瓷首饰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首饰",在未来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陶瓷首饰以传统的硅酸盐陶瓷材料为主,具有易碎性、设计观念落后、宣传力度不够、制作工艺不够精致等问题,这导致了陶瓷首饰未能在市场上流行。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从造型、装饰、材料、工艺等角度,探讨如何提升用传统硅酸盐陶瓷材料制作而成的陶瓷首饰的设计档次与品位,促进陶瓷首饰在首饰市场的发展。

    2013年08期 v.49;No.297 85-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 论现代重彩花鸟瓷画的色彩特征与技法创新

    毛雯靓;

    现代重彩花鸟瓷画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是在传统重彩花鸟瓷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色彩表现上有主观性、多样化、时代性、立体性等突出特征,在技法上大胆创新,具体表现在绘画、工艺、肌理以及工具等各方面。

    2013年08期 v.49;No.297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雍正粉彩花鸟艺术的构图形式及成因探析

    吴君燕;

    雍正粉彩花鸟艺术清新雅致的格调,丰富而科学的构图形式,代表了清代彩瓷艺术的最高水平,其艺术性可与纸上花鸟艺术相媲美。雍正粉彩器上每幅花鸟作品构图谨严,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寓意吉祥,并真实地诠释着"一花一鸟总关情"。本文基于现代构成的美学观点,客观分析出雍正粉彩花鸟艺术多样的构图形式,并且探寻出形成雍正粉彩花鸟瓷画高艺术性的原因。

    2013年08期 v.49;No.29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收藏与鉴赏

  • 《中国陶瓷》投稿须知

    <正>《中国陶瓷》是由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主办国家级综合性偏重于应用的陶瓷科技期刊。创刊于1959年,是我国陶瓷行业最早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之一。凡向《中国陶瓷》投稿者,须注意以下事项:1.本刊内容侧重于陶瓷科技,并综合部分陶瓷艺术。涉及先进(高技术)陶瓷、日用陶瓷、建卫陶瓷、艺术陶瓷等诸多领域。稿件内容包括行业发展动态、陶

    2013年08期 v.49;No.297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