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凯平;江向平;陈超;李小红;廖雅清;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Na0.8K0.2)0.5Bi0.5TiO3+xmol%Co3+(BNKT-xCo,x=0-8)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Co2O3掺杂对BNKT陶瓷的显微结构与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适量的Co2O3掺杂促进了晶粒生长,纯BNKT陶瓷样品在介电温谱上有2个介电反常峰Td和Tm,Co2O3掺杂后使所有陶瓷样品的第一个介电反常峰Td消失,表明Co3+抑制铁电-反铁电相变。室温下样品的介电、铁电和压电性能表明Co2O3起硬性掺杂效应。当x=7时陶瓷样品电性能最佳,其中机械品质因子Qm=498,介电损耗tanδ=2.3%(1kHz),压电常数d33=103pC/N,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27%。
2013年03期 v.49;No.292 5-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 蒋亮;陈宇红;魏杰;王凤姣;
采用无压烧结工艺,研究试样的成分配比、加工尺寸对碳化硅-二硼化钛复合陶瓷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没有新相产生,整个过程是一个固相烧结过程。在实验范围内,碳化硅-二硼化钛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其中二硼化钛含量的增加而随之降低。相同加工尺寸碳化硅-二硼化钛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随着二硼化钛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同成分配比碳化硅-二硼化钛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随着试样尺寸减小而降低。
2013年03期 v.49;No.29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郭学;杨世源;高龙;钱斌;史胜斌;
以NaCl为熔盐介质,利用熔盐法在真空条件下合成了Ti3SiC2粉体。研究了煅烧温度和原料中Si的含量对合成Ti3SiC2粉体成分及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熔盐法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合成的Ti3SiC2粉体,当Ti∶Si∶C的摩尔配比为3∶1.3∶2时,在1200℃保温2h可以获得质量分数为97%的Ti3SiC2粉体,且所获得粉体形貌较为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
2013年03期 v.49;No.29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邵媛媛;钟莲云;
以Al(NO3)3.9H2O、Y(NO3)3.6H2O、Nd(NO3)3.6H2O为主要原料,C6H8O7.H2O为燃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d:YAG纳米粉体,系统的研究了Nd:YAG纳米粉体的最佳制备条件。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对其进行物相鉴定,表明在800℃煅烧2h就可以合成YAG粉末。用荧光光谱分析可知800℃制得的粉体在243nm处有一显著的激发谱带,在728nm处有一显著的发射谱带,粉体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用激光粒度仪分析可知所得粉体分散性良,平均粒度在147.7nm左右。
2013年03期 v.49;No.292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王黔平;刘立红;吴卫华;张家生;杨通华;
以熔块、粘土、ZrSiO4为基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Cr2O3/NiO,采用高温熔烧法在不锈钢金属基表面制备出结合性能较好的高辐射率陶瓷涂层。利用XRD、SEM和红外辐射测试等方法对涂料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红外辐射性能作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合理的加入Cr2O3/NiO经高温煅烧后,其可增强涂层材料对金属基的润湿性,NiO还可与基材发生物化反应,从而使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牢固的结合。同时Cr2O3/NiO能与涂层材料中的其他成份形成立方尖晶石结构,有利于增大涂层辐射率。
2013年03期 v.49;No.292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 孔德顺;籍永华;秦丙克;范佳鑫;吴红;
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4.2Na2O.Al2O3.3SiO2.189H2O的比例,以煤系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aP沸石分子筛,并用合成的产物作为硬水软化剂,对模拟硬水和自来水进行了软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pH=7的条件下,分别用0.9gNaP沸石分子筛,对50mL初始浓度为400.15mg/L的Ca2+溶液和50mL初始浓度为105.14mg/L的Mg2+溶液进行处理,反应时间为10min,Ca2+和Mg2+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在上述相同条件下软化自来水,可以使水中的Ca2+减少95.43%、Mg2+减少93.27%。
2013年03期 v.49;No.292 24-2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杨佳星;蔡长龙;
采用熔盐法制备了Sr取代Ba(Sn0.12Ti0.88)O3粉体,探讨了在熔盐的催化作用下,合成温度对(Ba1-xSrx)(Sn0.12Ti0.88)O3粉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盐的催化作用下,当反应温度为700℃时便开始大量形成具有四方相特征外形的立方钙钛矿Ba(Sn0.12Ti0.88)O3晶粒,熔盐法有效地抑制了陶瓷晶粒的异常长大,制备得到了纳米陶瓷。
2013年03期 v.49;No.29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冯均利;刘冬;余淑媛;邹春海;任聪;王佳莉;
以粘土、长石、石英、石灰石等传统原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铁矿废渣制备陶质砖。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其抗弯强度,煮沸法测试其吸水率,结果表明:在980℃下烧结陶质砖,铁矿废渣的最大添加量可达到40%,抗弯强度为17.51MPa,吸水率为15%。
2013年03期 v.49;No.29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 周世界;蒋晓曙;左李萍;陆雷;陈莹;
可加工氟云母微晶玻璃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材料,可以用在生物、化工等领域。然而,低的机械强度,又限制了其应用。为了改善其机械强度,引入透辉石基玻璃。当透辉石基玻璃引入量为40%时其性能最好,在1010℃下烧结可以得到抗弯强度达148.5MPa的可加工复合微晶玻璃。
2013年03期 v.49;No.29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 郭子娴;陈前林;喻芳芳;
以铝矾土为原料,白云石为辅料,添加一定量的复合添加剂,经粉磨、成球和烧成,制备了性能优良的高强度低密度陶粒支撑剂,讨论了复合添加剂掺量及烧成温度对陶粒支撑剂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白云石掺量为2%,复合添加剂的掺量为6%,烧成温度在1330℃时,制备出的陶粒支撑剂的视密度为2.61g/cm-3,体积密度为1.55g/cm-3,52MPa闭合压力下的破碎率为6.70%。
2013年03期 v.49;No.292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 陈云霞;苏小丽;曾涛;吴越;
以江西景德镇发电厂排放粉煤灰以及经浮选脱碳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本地其他廉价原料为辅助原料制得粉煤灰瓷质砖。实验研究了不同原料、原料的配比和烧成温度等对瓷砖的烧成收缩、吸水性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粉煤灰的最高掺量可达75wt%,烧成温度1160℃保温30min,所得瓷质砖抗折强度为61.87MPa,吸水率为0.23%,收缩为7.4%,能满足制备瓷质砖的要求。
2013年03期 v.49;No.292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 王清;张帅;孙晓然;郑玉梦;李明;张会宜;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基体原料、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阳离子化单体,NaOH为改性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接枝共聚合成了新型阳离子化羟乙基纤维素,并将其用于陶瓷料浆解凝剂研究。探讨了合成条件对产物分散高岭土料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羟乙基纤维素与阳离子接枝单体的摩尔比3.3%,引发剂与阳离子接枝单体比为2%,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h时,含水量为30%的高岭土料浆中添加0.5%的阳离子化羟乙基纤维素,用涂-4杯测定陶瓷料浆流动时间平均为25.4s,高于相同条件下传统解凝剂的流动性。
2013年03期 v.49;No.29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吴庆波;刘立强;赵东;王明国;张全鹏;牛文贺;
以粉煤灰和赤泥为主要原料制备多孔陶瓷。研究了膨润土的加入量对制品显气孔率、抗折强度、体积密度、线收缩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膨润土掺量的增加样品的抗折强度和线收缩率增大,但是显气孔率和吸水率降低;膨润土的掺量对样品的孔结构分布和形貌也有明显影响。
2013年03期 v.49;No.29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赵喜伟;高占勇;常翔鸣;刘秋元;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以白云鄂博稀土尾矿为主要原料的微晶玻璃。利用DTA、XRD、SEM等现代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Al2O3含量对稀土尾矿微晶玻璃的析晶温度、主要晶相、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密度和耐酸碱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尾矿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透辉石和钙长石;随着Al2O3含量的升高,稀土尾矿微晶玻璃的初始析晶温度逐渐升高、晶体粒度变大、析晶困难、析晶率降低;微晶玻璃的表观密度、抗折强度、耐酸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耐碱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Al2O3的含量在6.43%时,抗折强度最大为200.11MPa。
2013年03期 v.49;No.29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