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评述

  • 热障涂层研究进展

    李学娇;张骋;张娜;

    热障涂层由于具有优良的隔热、耐高温、抗氧化腐蚀以及抗磨损等性能,已应用于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的高温镍基金属叶片的隔热保护。对热障涂层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着重探讨了有关热障涂层的几种主要制备工艺,包括等离子喷涂、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高速火焰喷涂以及高频脉冲爆炸喷涂,对比分析了各自特点;并从制备工艺、相变、结构、抗氧化性能等方面对热障涂层的失效机制进行了分析。

    2013年03期 v.49;No.292 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研究与开发

  • Co_2O_3掺杂对(Na_(0.8)K_(0.2))_(0.5)Bi_(0.5)TiO_3陶瓷结构与电性能的影响

    郑凯平;江向平;陈超;李小红;廖雅清;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Na0.8K0.2)0.5Bi0.5TiO3+xmol%Co3+(BNKT-xCo,x=0-8)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Co2O3掺杂对BNKT陶瓷的显微结构与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适量的Co2O3掺杂促进了晶粒生长,纯BNKT陶瓷样品在介电温谱上有2个介电反常峰Td和Tm,Co2O3掺杂后使所有陶瓷样品的第一个介电反常峰Td消失,表明Co3+抑制铁电-反铁电相变。室温下样品的介电、铁电和压电性能表明Co2O3起硬性掺杂效应。当x=7时陶瓷样品电性能最佳,其中机械品质因子Qm=498,介电损耗tanδ=2.3%(1kHz),压电常数d33=103pC/N,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27%。

    2013年03期 v.49;No.292 5-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 碳化硅-二硼化钛复合材料断裂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蒋亮;陈宇红;魏杰;王凤姣;

    采用无压烧结工艺,研究试样的成分配比、加工尺寸对碳化硅-二硼化钛复合陶瓷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没有新相产生,整个过程是一个固相烧结过程。在实验范围内,碳化硅-二硼化钛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其中二硼化钛含量的增加而随之降低。相同加工尺寸碳化硅-二硼化钛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随着二硼化钛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同成分配比碳化硅-二硼化钛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随着试样尺寸减小而降低。

    2013年03期 v.49;No.29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熔盐法合成Ti_3SiC_2粉体

    郭学;杨世源;高龙;钱斌;史胜斌;

    以NaCl为熔盐介质,利用熔盐法在真空条件下合成了Ti3SiC2粉体。研究了煅烧温度和原料中Si的含量对合成Ti3SiC2粉体成分及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熔盐法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合成的Ti3SiC2粉体,当Ti∶Si∶C的摩尔配比为3∶1.3∶2时,在1200℃保温2h可以获得质量分数为97%的Ti3SiC2粉体,且所获得粉体形貌较为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

    2013年03期 v.49;No.29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溶胶-凝胶法制备Nd:YAG纳米粉体

    邵媛媛;钟莲云;

    以Al(NO3)3.9H2O、Y(NO3)3.6H2O、Nd(NO3)3.6H2O为主要原料,C6H8O7.H2O为燃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d:YAG纳米粉体,系统的研究了Nd:YAG纳米粉体的最佳制备条件。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对其进行物相鉴定,表明在800℃煅烧2h就可以合成YAG粉末。用荧光光谱分析可知800℃制得的粉体在243nm处有一显著的激发谱带,在728nm处有一显著的发射谱带,粉体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用激光粒度仪分析可知所得粉体分散性良,平均粒度在147.7nm左右。

    2013年03期 v.49;No.292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Cr_2O_3/NiO对金属基高辐射陶瓷涂层结合性能的影响

    王黔平;刘立红;吴卫华;张家生;杨通华;

    以熔块、粘土、ZrSiO4为基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Cr2O3/NiO,采用高温熔烧法在不锈钢金属基表面制备出结合性能较好的高辐射率陶瓷涂层。利用XRD、SEM和红外辐射测试等方法对涂料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红外辐射性能作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合理的加入Cr2O3/NiO经高温煅烧后,其可增强涂层材料对金属基的润湿性,NiO还可与基材发生物化反应,从而使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牢固的结合。同时Cr2O3/NiO能与涂层材料中的其他成份形成立方尖晶石结构,有利于增大涂层辐射率。

    2013年03期 v.49;No.292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 NaP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及软化硬水的实验研究

    孔德顺;籍永华;秦丙克;范佳鑫;吴红;

    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4.2Na2O.Al2O3.3SiO2.189H2O的比例,以煤系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aP沸石分子筛,并用合成的产物作为硬水软化剂,对模拟硬水和自来水进行了软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pH=7的条件下,分别用0.9gNaP沸石分子筛,对50mL初始浓度为400.15mg/L的Ca2+溶液和50mL初始浓度为105.14mg/L的Mg2+溶液进行处理,反应时间为10min,Ca2+和Mg2+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在上述相同条件下软化自来水,可以使水中的Ca2+减少95.43%、Mg2+减少93.27%。

    2013年03期 v.49;No.292 24-2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Sr取代Ba(Sn_(0.12)Ti_(0.88))O_3粉体的熔盐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杨佳星;蔡长龙;

    采用熔盐法制备了Sr取代Ba(Sn0.12Ti0.88)O3粉体,探讨了在熔盐的催化作用下,合成温度对(Ba1-xSrx)(Sn0.12Ti0.88)O3粉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盐的催化作用下,当反应温度为700℃时便开始大量形成具有四方相特征外形的立方钙钛矿Ba(Sn0.12Ti0.88)O3晶粒,熔盐法有效地抑制了陶瓷晶粒的异常长大,制备得到了纳米陶瓷。

    2013年03期 v.49;No.29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探索与交流

  • 论制陶技术对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

    倪玉湛;

    没有制陶技术就没有青铜器铸造技术。制陶技术中的高温经验和还原气氛使铜矿石的冶炼成为可能,铸铜陶范的制作工艺本质上就是制陶工艺,制陶技术中所采用的"拼接法"启发了青铜器的"拼铸法"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制陶技术中的"模制法"最终致使青铜容器的铸造成功。

    2013年03期 v.49;No.292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兴起与意义探析

    张菁;刘永红;

    宋代景德镇成功创烧青白瓷并成为宋代影响最大的窑系之一,青白瓷的兴起与景德镇的得名互为因果,青白瓷的兴起奠定了景德镇成为"瓷都"的基础,为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年03期 v.49;No.292 34-3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标准与检测

  • 高频燃烧红外光谱法测定陶瓷原料中的硫化物

    智红梅;朱莉;王改民;陈金身;

    采用高频炉燃烧红外光谱法测定陶瓷原料中微量硫化物的新方法 ;采用高频燃烧炉提高引燃温度,以WO3-Sn-Fe粉作催化引燃剂,提高硫的转化率,通氧气燃烧,生成SO2,在波长7.4m的红外光谱下测定,硫含量与吸光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方法容易掌握,分析数据可靠。

    2013年03期 v.49;No.292 36-3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生产与应用

  • 利用铁矿废渣制备陶质砖

    冯均利;刘冬;余淑媛;邹春海;任聪;王佳莉;

    以粘土、长石、石英、石灰石等传统原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铁矿废渣制备陶质砖。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其抗弯强度,煮沸法测试其吸水率,结果表明:在980℃下烧结陶质砖,铁矿废渣的最大添加量可达到40%,抗弯强度为17.51MPa,吸水率为15%。

    2013年03期 v.49;No.29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 云母-透辉石可加工复合材料的制备

    周世界;蒋晓曙;左李萍;陆雷;陈莹;

    可加工氟云母微晶玻璃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材料,可以用在生物、化工等领域。然而,低的机械强度,又限制了其应用。为了改善其机械强度,引入透辉石基玻璃。当透辉石基玻璃引入量为40%时其性能最好,在1010℃下烧结可以得到抗弯强度达148.5MPa的可加工复合微晶玻璃。

    2013年03期 v.49;No.29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 高强度低密度陶粒支撑剂的研究

    郭子娴;陈前林;喻芳芳;

    以铝矾土为原料,白云石为辅料,添加一定量的复合添加剂,经粉磨、成球和烧成,制备了性能优良的高强度低密度陶粒支撑剂,讨论了复合添加剂掺量及烧成温度对陶粒支撑剂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白云石掺量为2%,复合添加剂的掺量为6%,烧成温度在1330℃时,制备出的陶粒支撑剂的视密度为2.61g/cm-3,体积密度为1.55g/cm-3,52MPa闭合压力下的破碎率为6.70%。

    2013年03期 v.49;No.292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 粉煤灰固体废弃物制备瓷质砖的实验研究

    陈云霞;苏小丽;曾涛;吴越;

    以江西景德镇发电厂排放粉煤灰以及经浮选脱碳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本地其他廉价原料为辅助原料制得粉煤灰瓷质砖。实验研究了不同原料、原料的配比和烧成温度等对瓷砖的烧成收缩、吸水性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粉煤灰的最高掺量可达75wt%,烧成温度1160℃保温30min,所得瓷质砖抗折强度为61.87MPa,吸水率为0.23%,收缩为7.4%,能满足制备瓷质砖的要求。

    2013年03期 v.49;No.292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 新型阳离子化羟乙基纤维素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王清;张帅;孙晓然;郑玉梦;李明;张会宜;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基体原料、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阳离子化单体,NaOH为改性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接枝共聚合成了新型阳离子化羟乙基纤维素,并将其用于陶瓷料浆解凝剂研究。探讨了合成条件对产物分散高岭土料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羟乙基纤维素与阳离子接枝单体的摩尔比3.3%,引发剂与阳离子接枝单体比为2%,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h时,含水量为30%的高岭土料浆中添加0.5%的阳离子化羟乙基纤维素,用涂-4杯测定陶瓷料浆流动时间平均为25.4s,高于相同条件下传统解凝剂的流动性。

    2013年03期 v.49;No.29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膨润土含量对粉煤灰-赤泥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吴庆波;刘立强;赵东;王明国;张全鹏;牛文贺;

    以粉煤灰和赤泥为主要原料制备多孔陶瓷。研究了膨润土的加入量对制品显气孔率、抗折强度、体积密度、线收缩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膨润土掺量的增加样品的抗折强度和线收缩率增大,但是显气孔率和吸水率降低;膨润土的掺量对样品的孔结构分布和形貌也有明显影响。

    2013年03期 v.49;No.29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Al_2O_3对稀土尾矿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赵喜伟;高占勇;常翔鸣;刘秋元;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以白云鄂博稀土尾矿为主要原料的微晶玻璃。利用DTA、XRD、SEM等现代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Al2O3含量对稀土尾矿微晶玻璃的析晶温度、主要晶相、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密度和耐酸碱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尾矿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透辉石和钙长石;随着Al2O3含量的升高,稀土尾矿微晶玻璃的初始析晶温度逐渐升高、晶体粒度变大、析晶困难、析晶率降低;微晶玻璃的表观密度、抗折强度、耐酸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耐碱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Al2O3的含量在6.43%时,抗折强度最大为200.11MPa。

    2013年03期 v.49;No.29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陶瓷艺术

  • 解读康熙“奇石宝鼎之珍”款青花人物故事浅碗

    王翔灏;

    通过对五只同书"奇石宝鼎之珍"楷款的康熙青花人物故事浅碗进行分析,对其年代、表现内容、使用阶层以及背后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并就个别问题予以更正。

    2013年03期 v.49;No.292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 竹作为设计元素在宋瓷中的运用

    苏梅;

    在文人士大夫引领时代风尚、掌握时代话语权的宋代,竹作为谦谦君子,是文人审美品格的物化载体。在宋代兴盛的竹文化影响下,竹被作为设计元素,以多种装饰形式运用到了宋代瓷器设计当中,从而体现和拓展了宋瓷的文化内涵,渲染了浓浓的文人意趣和审美风尚,并对后世的瓷器装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3年03期 v.49;No.292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新石器时代彩陶鸟纹装饰特征探究

    王嫚;

    鸟纹是新石器时代彩陶装饰中应用较多的题材,不同文化类型彩陶上的鸟纹形态各异,曲尽其妙。彩陶鸟纹的装饰构成方式,无论是二方连续还是单独纹样形式都是从器皿整体的装饰部位来考虑构图的。彩陶装饰中不同鸟纹以直观的形象特征与其他花纹进行组合形成的图案,是一种象征性的寓意表达,反映出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2013年03期 v.49;No.292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收藏与鉴赏

  • 收藏与鉴赏

    <正>诗人陶瓷美术家吴也凡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校内一级教授岗、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培养的博士之一)系两房进士之后,曾在美国纽约及日本东京画廊潜心陶瓷美术创作十一年,在日本建有"也凡陶瓷美术馆";精于太极、气功及乐器即兴演奏,将各种学养融入陶瓷美术作品,在海内外艺术圈内有"中华天人"之美誉。天驹是吴也凡创作的2012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参展系列作品之一。为了创作天驹系列,除了对古今中外与马有关的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借鉴,他还深入草原去观察马及习性。他创作的马多姿多彩,色彩纯净,出神入化,无一雷同,是优美的乐曲,更是意境悠远的诗篇。从不同的角度看其作品就

    2013年03期 v.49;No.29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 《中国陶瓷》投稿须知

    <正>《中国陶瓷》是由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主办国家级综合性陶瓷科技期刊并偏重于应用。创刊于1959年,是我国陶瓷行业最早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之一。凡向《中国陶瓷》投稿者,须注意以下事项:1.本刊内容侧重于陶瓷科技,并综合部分陶瓷艺术。涉及先进(高技术)陶瓷、日用陶瓷、建卫陶瓷、艺术陶瓷等诸多领域。稿件内容包括行业发展动态、陶瓷工艺、陶瓷机械、陶瓷标准与检测、陶瓷理论和陶瓷艺术等等。稿件表述上应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可靠,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句通顺,文字简练。稿件字数约4000~6000字左右。

    2013年03期 v.49;No.292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