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义俊;刘斌;苏静;蒋晓龙;
研究了在高氮/低氧混合气氛下热处理对氧化铝粉体表面特性及粉体抗水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600℃改性后的AlN粉末表面覆盖了氧化铝薄膜层结构,粉末在水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效地抑制了AlN粉末与水的反应,阻碍了水向AlN粉末表面侵蚀的作用,提高AlN粉末在潮湿环境的抗水化能力,且热处理后粉末在水溶液中高剪切应力球磨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
2013年02期 v.49;No.291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李远亮;马雪刚;曲远方;张庆军;吴加峰;
采用固相合成法,以BaCO3、SrCO3和TiO2等为原料,Y2O3为掺杂剂,制得了Ba0.62Sr0.38TiO3系介质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体系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试样的体积密度在1300℃时出现一个极大值,达到5.353g/cm3,之后随温度继续升高略有减小,而试样的气孔率随烧结温度的变化则与之相反,且在1300℃时达到极小值1.54%;试样的介电峰值先升高后下降,在1280℃时达到最大值,与此同时,试样Tm移向低温方向,Tm的这种变化与试样的晶粒尺寸略有增大,以及Y3+更容易进入晶格B位位置有关。
2013年02期 v.49;No.291 8-1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石维;孔圆圆;陈琳;肖定全;朱建国;
采用传统固相方法制备了(1-x)(0.15BiScO3-0.85PbTiO3)-xBi(Mg1/2Ti1/2)O3(BSMPTx)压电陶瓷体系,并利用XRD,SEM,介温等仪器和方法分析表征样品。XRD测试结果显示,Bi(Mg1/2Ti1/2)O3有助于0.15BiScO3-0.85PbTiO3陶瓷的烧结,当x=0.05~0.1时,可获得单一四方相钙钛矿结构的BSMPTx陶瓷,BSMPTx体系具有较大的四方畸变度(c/a>1.1);介温测试表明BSMPTx体系的居里温度高于没有掺杂0.15BiScO3-0.85PbTiO3陶瓷,其居里温度Tc超过500℃,最高的居里温度组分为BSMPT0.1,Tc~540℃;实验表明该压电陶瓷体系的弱压电活性跟较大的四方畸变有关系。
2013年02期 v.49;No.291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钟莲云;吴伯麟;
采用粒径为0.5微米的自制氧化铝超细粉,采用低温快烧工艺在CaO—MgO—Al2O3—SiO2体系中制备了氧化铝含量为95.84%的95氧化铝陶瓷管壳和纯氧化铝陶瓷管壳。氧化铝陶瓷管壳在煅烧过程中发生了形状记忆,氧化铝含量不同,发生形状记忆的温度也不同。95瓷管壳在1200℃开始发生变形,1400℃开始回复原来的状态;而纯氧化铝瓷1250℃开始发生变形,1500℃开始回复原来的状态。对各个温度煅烧的95瓷坯料进行XRD分析表明陶瓷内没有相变的发生,说明氧化铝陶瓷的形状记忆效应不是由相变引起的。初步探讨了氧化铝陶瓷管壳形状记忆效应的机理。
2013年02期 v.49;No.291 14-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 彭诚;吕明;吴建青;
以硝酸铋和硝酸铁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Bi2Fe4O9和BiFeO3纳米粉体;利用XRD和TEM对粉体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材料的磁性能和光性能。所得Bi2Fe4O9在200~620nm波长范围内有强烈的吸收,并在620nm和800nm处有两个吸收边,对应的禁带宽度分别为1.49eV和2.05eV。BiFeO3纳米棒也显示了两个吸收边,对应禁带宽度分布为1.57eV和2.16eV。在室温下,Bi2Fe4O9和BiFeO3分别表现出顺磁性和反铁磁性。
2013年02期 v.49;No.29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陈兴刚;桑晓明;安曼;贾悦欣;沈毅;
以甲酰胺和乙酸钾为一次插层剂,丙烯酰胺为二次插层剂,制备高岭土插层复合物并研究其热脱嵌行为。利用XRD、FTIR、TG-DTA等测试方法对高岭土插层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岭土的粒度对插层效果有很大影响,粒度较小的颗粒更易于插层;甲酰胺、乙酸钾、丙烯酰胺插层高岭土后,(001)晶面层间距分别扩大到1.01nm、1.12nm和1.41nm,其中乙酸钾的插层率最佳;三种插层剂在高岭土层间与羟基以氢键结合;丙烯酰胺从高岭土-甲酰胺插层复合物层间热脱嵌所需活化能为13.187kJ/mol,从高岭土-乙酸钾插层复合物热脱嵌所需活化能为22.654kJ/mol,由于氢键作用,丙烯酰胺在加热过程中更容易从高岭土-甲酰胺插层复合物中脱嵌。
2013年02期 v.49;No.29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王红勤;王太斌;杨健;冯涛;夏金峰;杨修春;
介绍了交流阻抗谱技术对不同表面粗糙度的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电性能的研究,利用3YSZ粉体,分别制备出三种表面粗糙度的样品:抛光机粗抛15min,磨床磨削,1mol/L的硫酸腐蚀表面3.5h。然后涂覆上铂电极,分别测试出其交流阻抗谱图,然后利用电化学阻抗拟合软件Z-VIEW对交流阻抗谱图进行拟合,探讨了粗糙度对其阻抗的影响。实验表明,表面经过粗抛的样品的体阻抗最小。
2013年02期 v.49;No.291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 刘阳;潘文浩;朱旭;
以粉煤灰和氧化镁粉末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粘结剂、分散剂和稳定剂等助剂,用添加造孔剂工艺研制粉煤灰泡沫陶瓷。通过对制品表观密度、开口孔隙率、吸水率等性能的测试,分析了造孔剂掺量、粉煤灰掺量对泡沫陶瓷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其最佳掺量。
2013年02期 v.49;No.291 33-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王洪利;黄杰;刘建雄;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陶瓷厂隧道窑进行现场综合热工测量及数据采集,针对现有的热平衡情况进行计算,对比热支出项和热收入项中各项目所占比例,并结合厂内的具体情况给出了节能分析及改进措施。
2013年02期 v.49;No.291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 任雪潭;曾令可;侯来广;刘艳春;
微波加热技术具有快速、温度均匀的特点,在色料制备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针对常用的钒锆蓝色料,采用SiO2、ZrO2为初始原料,V2O5为着色剂,盐酸盐和硫酸盐为矿化剂,在微波加热条件下进行了色料的制备,探讨了矿化剂种类和微波辐照时间对合成结果的影响,并借助XRD对合成色料的物相组成进行了测试表征。研究结果表明:NaCl、NaF、CaF2和BaCl2的复合矿化剂对微波合成钒锆蓝色料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出蓝色色料,硫酸盐矿化剂则不适用于微波合成钒锆蓝色料。
2013年02期 v.49;No.291 39-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 孙青竹;
以化学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粉体,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羟基磷灰石晶化程度及粒子尺寸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等对HA粒子的晶化程度、形貌及尺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A理想的晶化温度在900℃左右,HA敏感的烧结温度区间在1000~1100℃。
2013年02期 v.49;No.29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 马小娥;卓少斌;李国松;丁二宝;
主要从配方、工艺方面着手,用普通陶瓷原料生产绞胎瓷水晶釉研究。拟定样品的铝硅比为0.09、0.10、0.11,并调节各种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采用生料釉和一次烧成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配方中铝硅比对釉面的光泽度影响比较大,铝硅比控制在0.09时样品的光泽度好。对其酸度系数的分析显示,在铝硅比相同的情况下,样品的光泽度随其酸度系数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除此之外还研究了多种金属氧化物对水晶釉光泽度的影响。
2013年02期 v.49;No.29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