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善应;包腾飞;崔少英;杨远斐;陈端;
介绍了利用有限元软件MARC分析压电智能骨料逆压电效应下变形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建立智能骨料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MARC的Glue功能较好地模拟了压电陶瓷片和封装材料的结合形式,计算得到了在10KHz正弦交变电压作用下骨料的变形和力学特性,分析了压电骨料的径向和轴向位移为同一数量级的原因。智能骨料在电压作用下产生径向和轴向振动,且压电片轴向振动有一定的不均匀性,这与活塞运动方式明显的不同,因此把智能骨料中的压电片的振动看成活塞运动是不合适的。
2013年01期 v.49;No.29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 徐序;王莹莹;罗凌虹;吴也凡;朱棉霞;
基于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采用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立方结构γ-ZrO2的总能量-体积曲线,由二阶Birch固体物态方程拟合得到γ-ZrO2的平衡体积及其平衡状态下的体弹性模量。计算了γ-ZrO2晶格发生四方畸变时的c/a-能量曲线,分析了γ-ZrO2的结构稳定性。基于物态方程拟合得到的体弹性模量,对体系的体弹性波速、Debye温度、定容热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及O空位产生的可能原因。
2013年01期 v.49;No.290 17-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 蒋亮;陈宇红;孙文周;杨冰;
采用无压烧结工艺,研究TiB2不同加入量对SiC-TiB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C-TiB2复合材料中以SiC为基体,TiB2为增韧相的增韧效果优于以TiB2为基体,SiC为增韧相的效果。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随TiB2的加入量增多而减小,在2130℃的烧结温度下,SiC-TiB2复合材料中SiC与TiB2的质量比为1∶1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2013年01期 v.49;No.290 20-2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郝桂霞;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SrAl2O4∶Eu2+,RE3+长余辉发光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改变辅助激活剂RE3+,晶格中Eu2+浓度也随之变化,致使发光强度递变。RE3+离子半径的差异,造成晶格收缩程度不同,发射峰蓝移位置也不同。晶格中陷阱密度按Pr3+、Ce3+、Tb3+、Nd3+、La3+顺序递增,磷光体初始亮度也依此顺序递变。
2013年01期 v.49;No.290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刘兵;黄建国;刘坐镇;
对传统的固相反应法进行改进,采用两步法合成Sr2MgSi2O7∶Eu2+,Dy3+发光材料。比较两种方法合成的发光材料光致发光行为以及长余辉性能,并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所合成样品为Sr2MgSi2O7晶体结构。发光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均表现为连续宽带谱,其发射峰位于466nm处。相同温度下,两步法合成的发光材料发光性能要优于传统固相反应法。
2013年01期 v.49;No.290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唐子君;方平;岑超平;梁阳明;
采用混凝沉淀的方法去除模拟陶瓷废水中的离子态镍和络合态镍,通过实验选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镍的含量为150mg/L(以Ni计)时,混凝沉淀法处理模拟废水中离子态镍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9.5,FeCl35mg/L,Na2S75mg/L,去除率为99.04%;去除络合态镍(EDTA做配位体)的最佳条件为:KMnO41.5mmol/L(pH=2),pH 9.5,FeCl35mg/L,Na2S75mg/L去除率为26.74%,且降低溶液中镍的浓度有助于络合态镍去除率的提高。重金属捕集剂DTCR对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DTCR投加量为1ml/L时,离子态与络合态镍的去除率分别为99.63%、7.05%,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2013年01期 v.49;No.290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谭宏斌;马小玲;
在硝酸铝溶液中加入乳酸,制备乳酸铝溶胶;在乳酸铝溶胶中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莫来石纤维。在制备莫来石前躯体溶胶时,加入氢氧化钠,研究了钠对莫来石纤维形貌的影响。发现凝胶纤维在1300℃煅烧4h后,纤维表面有片状的氧化铝生成。
2013年01期 v.49;No.290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许靖琨;宁伟;汪庆卫;陈贵康;丁博;
在ZnO-B2O3-SiO2系统瓷白玻璃中,分别掺杂不同含量的P2O5,用XRD、SEM及FT-IR测试分相颗粒大小及形貌和玻璃体中基团的变化。通过分析P2O5对玻璃密度、白度、耐酸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2O5的加入能在玻璃中出现[PO4]结构,有效促进硼硅酸盐玻璃的分相,使得玻璃分相均匀分布于玻璃基体中,玻璃密度、白度、耐酸碱性能提高。但加入量大于2wt%后,可促使玻璃析出Li8Zn3P4O17晶体,降低玻璃的白度、耐酸碱性。
2013年01期 v.49;No.290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孙青竹;
在化学沉淀法生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胶体中加入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制备纳米级HA粉体,研究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制备过程中的防团聚作用和分散作用,分别用SEM、TEM和XRD检测了HA粉体的尺寸和形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对制备样品的分散性和颗粒大小有着重要的影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DS的分散效果不理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的分散效果显著,得到长径40nm左右,直径为20nm的羟基磷灰石。
2013年01期 v.49;No.290 50-5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朱新伟;邱文东;梁永和;赵伟;岳鹏;聂建华;崔任渠;
针对RH精炼炉的具体操作条件,以刚玉和尖晶石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适量的微粉和高效分散剂,研究了电熔锆刚玉(以下简称FZA或ZA)加入量0%,2%,4%,6%,8%,10%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110℃×24h、1000℃×3h、1400℃×3h、和1550℃×3h热处理后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永久线变化率、热震稳定性和抗渣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含FZA的浇注料相比,浇注料的抗热震性明显改善,残余强度保持率最高可达25%,且抗渣侵蚀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
2013年01期 v.49;No.290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 余琦;
当代中国陶瓷绘画已经踏入后现代门槛,在后现代艺术语境下,当代陶瓷绘画在风格流派上发生了明显改变。后现代陶瓷绘画具有更强的兼容性、更讲求实验性、解构主义盛行等发展特征。后现代陶瓷绘画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成为当代陶瓷绘画的主导力量。
2013年01期 v.49;No.29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王延天;邢鹏;
陶瓷花鸟绘画作为一种能够使人们感受、感知、体验、体悟以及概括对象世界,表达情感、思想和境界的符号形式,是创作者胸怀了宇宙之灵气转而倾注于其中的外在表象,其中最为迷人的不是它所表现出的具体形式,而是其中流溢出的一种韵味,一种气韵、一种气势、一种气场,使人能够在流动的线条中感受到宇宙的盎然生机,就陶瓷花鸟画创作中的"三气"进行阐述,从而使创作者及爱好者从"气"这一独特角度直观感受生命的真谛,以及生命力之美。
2013年01期 v.49;No.290 60-6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江和平;
刻瓷艺术于清代民国时兴起,当代刻瓷艺术日趋繁荣,并且在图纸设计、构图、色彩等形式方面和点、线、面、刀法、着色等技法方面都在传统基础上锐意创新,获得突破性发展,将刻瓷艺术推向更高峰。
2013年01期 v.49;No.29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陈淑娟;
古彩瓷是传统彩绘瓷类型之一,在当代必须要体现时代精神才能寻求更好的发展。当代古彩瓷艺术要体现时代精神,必须切实采取有效途径加以实施,在风格上应采取写实与写意风格相结合、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途径,在线条、色彩、构图、题材、器型等形式上也应采取相应的途径。
2013年01期 v.49;No.290 65-6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