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健民;成岳;魏运洋;
以活性艳兰染料废水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废铁屑投加量、MCM-48介孔分子筛投加量、和反应接触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铁屑投加量100 g/L、介孔分子筛投加量1g/L、振荡时间30min下,废水脱色率可达到85%,COD去除率也可达到65%。该降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基本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2011年08期 v.47;No.273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郭松林;徐小勇;邓爱平;向芸;
利用热重分析研究了CVD法制备的、经焙烧和硝酸处理纯化后的碳纳米管的氧化过程,并与原始碳纳米管的氧化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热失重和热失重速率曲线表明纯化处理可去除大部分杂质,但同时对碳管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降低了其抗氧化能力,使其表现出不同于原始碳管的氧化行为。相比于原始碳管,纯化后其氧化起始温度和结束温度均较低,氧化区间窄。
2011年08期 v.47;No.27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 杨兰贺;刘贵山;马铁成;邱金勇;吴凯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2O3-CuO复相掺杂Ba0.6Sr0.4TiO3(BST)的陶瓷样品。通过差热分析(DTA)研究了纯Ba0.6Sr0.4TiO3干凝胶煅烧过程中的反应过程;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B2O3-CuO复相掺杂Ba0.6Sr0.4TiO3陶瓷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探讨了掺杂2%6B2O3-4CuO对Ba0.6Sr0.4TiO3陶瓷致密度和烧结温度的影响。最后利用TH2818型自动元件分析仪系统地分析了掺杂不同配比、不同含量B2O3-CuO对Ba0.6Sr0.4TiO3陶瓷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得到了B2O3-CuO复相掺杂影响其性能的规律,即随着B2O3-CuO加入量的增加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开始增大随后减少。
2011年08期 v.47;No.27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江红涛;王秀峰;于成龙;史艳华;赵冬晨;石轩;
以柠檬酸钠为分散剂,油酸钠为表面活性剂,乙醇和水为溶剂,利用分散法配置陶瓷装饰用蓝色喷墨墨水。根据选取蓝色陶瓷墨水的3个影响因素和3水平,选取正交实验表,并利用数据分析,确定对粘度、比吸光度及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和最优水平,经正交试验优化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柠檬酸钠的百分含量为4wt%,油酸钠的百分含量为2wt%,乙醇的百分含量为9wt%。经分析可知,柠檬酸钠的用量过量,在后续的实验中,可以减少其用量,以找到最佳用量。同时探讨了柠檬酸钠的稳定机理及油酸钠的影响。
2011年08期 v.47;No.273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 张跃峰;雷新荣;李娇;张恒;孙涛;
采用传统固相合成法合成(1-x)(0.945K0.5Na0.5NbO3-0.045LiSbO3)-x(Bi0.5K0.5TiO3)(简记为(KNN-LS)(1-x)-BKTx))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不同BKT掺入量(x=0.0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对该体系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压电介电性能。结果表明:x≤0.025时,均可形成单一钙钛矿结构;与KNN-LS相比,体积密度(ρ)、机械耦合系数kp、kt显著提高;d33、介电损耗tanδ、机械品质因数Qm和次级相变温度降低;当x=0.020时,样品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佳值:ρ=4.239g/cm3,d33=94pC/N,kp=30.9%,kt=20.7%,tanδ=0.024,相对介电常数εT33/ε0=2468,Qm=53.95,次级相变温度降至室温以下,温度稳定性好。
2011年08期 v.47;No.273 25-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 喻佑华;王相惠;周川钧;杨俊瑞;张岚;宗瑞;
添加Ta2O5对LiNb0.6-zTazTi0.5O3陶瓷进行改性研究,文中探讨了Ta2O5对LiNb0.6-zTazTi0.5O3陶瓷烧结性能,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a2O5样品的εr略微降低、Q.f值提高、τf略微增大,LiNb0.4Ta0.2Ti0.5O3配方在1160℃保温2h制得样品的微波介电性能非常良好,εr=63.5、τf=+25 ppm/℃、Q.f=7490GHz。
2011年08期 v.47;No.273 28-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李政;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开封市的宋代官窑的仿制项目得以顺利成功,这是当时陶瓷业的重要新闻和成就,继而成立了开封官瓷研究所,承担北宋官窑复出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得到当时政府的大力扶植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然而,好景不长,北宋官瓷研究所一路坎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被卷入了利益的漩涡,跌入低谷,几易其主,产生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那么北宋官窑的传承和发展的路在何方?
2011年08期 v.47;No.273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李建峰;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古代钧窑遗址出土的许多钧瓷残片证明,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窑源于唐代,研制于五代,成熟于北宋初期,兴盛于北宋中晚期。经历了由民窑到官窑,又民窑再官窑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我国陶瓷颜色釉的先河,为瓷器的装饰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11年08期 v.47;No.27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 万长林;
立足于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以感性工学为出发点,从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等学科角度,探讨了现代日用陶瓷设计。文章指出,日用陶瓷设计的起点应定位于消费者身上,应从消费者审美心理出发,产品设计要注重技术、情感、风格等方面的合理性和丰富性;同时日用陶瓷设计要不断创新,体现时代精神、引导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引领时尚潮流。文章强调感性工学对于日用陶瓷设计的影响及特殊意义,以期引发设计领域深度思考,扩展产品设计的方法以及思路,从而为当下及未来的日用陶瓷设计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2011年08期 v.47;No.273 39-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彭小杭;
不同时代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现代陶艺的创作在工艺技术方面吸收了传统陶瓷艺术的装饰技法、成型方法,其"现代"是表现形式的现代和概念的现代。我们应该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注重创新与传承的关系。
2011年08期 v.47;No.273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 邹文光;
新粉彩瓷是中国釉上彩瓷发展的重要阶段,继承了传统粉彩和浅绛彩工艺与文人画风格,大师辈出,成就斐然,对当代粉彩瓷艺术面貌的形成与发展亦有非常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2011年08期 v.47;No.27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谢治;
宋代哥窑瓷器釉面上出现的"开片"是中国陶瓷史上成功地将偶然产生的效果运用到陶瓷装饰上的一例。它与曼德布罗特(B.B.Mandelbrot)提出的"分形"理论中的自相似性却不谋而合。这里所说的"分形"的内涵,即局部与整体之间在形态上的相似,或者说从整体中分裂出来的局部能够体现整体的主要特征,它是我们从整体上的自相似性来认识传统陶瓷艺术中所蕴含的美学特征的一个角度。研究哥窑瓷器釉面的"开片"揭示了哥窑瓷器的部分艺术特征,但它还有着无可争辩的另一"科学"解读。
2011年08期 v.47;No.273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傅嘉伟;张灵柒;沈翠华;
粉彩瓷人物图是中国彩绘瓷人物图的一朵奇葩,清雍正时期兴起,雍正、乾隆时期是其发展鼎盛时期,乾隆之后呈衰退之势,但仍有一定成就。当代粉彩瓷人物图仍是彩绘瓷人物图最重要的品种之一。粉彩瓷人物图是彩绘瓷人物图发展的高峰,在中国彩绘瓷人物图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粉彩人物图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体现,具有显著的文人画气息,是时代审美文化的反映。
2011年08期 v.47;No.273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何靓;秦俊;
汪野亭是民国著名新粉彩流派"珠山八友"之一,在新粉彩山水瓷画领域独树一帜,成就卓然,在粉彩山水瓷画发展史中占有极重要地位,对当代发展亦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
2011年08期 v.47;No.273 67-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
<正>刘萱,女,1981年出生于江西婺源,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中心,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山水、综合装饰和现代陶艺。作品在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国家和省级工艺美术大赛等各类评比中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等多项荣誉;作品先后被
2011年08期 v.47;No.273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正>余靖,1983年出生于景德镇,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在校学习期间,从事现代与传统陶艺的比较研究与设计,曾多次参加国内陶瓷
2011年08期 v.47;No.273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正>吴也凡:博士、诗人、陶瓷美术家、景德镇陶瓷学院一级教授;名门艺术世家出身;在美国纽约及日本东京画廊潜心陶瓷美术创作十一年;日本阿尔法财团为其建立"也凡陶瓷美术馆";景德镇政府授予吴也凡"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传承人"。
2011年08期 v.47;No.273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正>~~
2011年08期 v.47;No.273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正>余琦,1986年出生于景德镇,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油画系。从小热爱绘画,在部陶瓷研究所成长过程中深受艺术熏陶。在外祖父陈庆长指导下探索陶瓷艺术。现为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1年08期 v.47;No.273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正> 王凯,男,汉族,1957年2月生,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现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副教授。1990年,小雕塑荣获首届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精品大赛三等奖,同年获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会三等奖、景德镇国际陶瓷大奖赛景德镇预选赛二等奖。陶艺作品《丰收坛》获省教师美展优
2011年08期 v.47;No.273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正>李建峰,1963年生于中国钧瓷之都"神垕镇"。1980年参加工作,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河南省陶玻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陶
2011年08期 v.47;No.273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