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评述

  • 2007全国建筑陶瓷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尹虹;

    2007年我国建筑陶瓷产业的形势发展基本上是2006年行业发展的一个延续,保持着持续增长,产销两旺,产品出口总量进一步增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以扩张及再布局为内涵的行业大转移,节能减排对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全面营销、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都是2007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的主旋律。

    2008年01期 No.230 4-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面向陶瓷行业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构建模式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

    蔡付斌;黄勇;徐华;康修机;

    产学研战略联盟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和耦合,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新规律。为此,本文试图从陶瓷行业实际出发,从其必要性着手,探讨产学研战略联盟构建模式,旨在抛砖引玉。

    2008年01期 No.230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 建陶产业生态文明之路

    张纯;许艳艳;黄毅;

    通过分析建陶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建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建陶产业如何实现产业的生态文明。

    2008年01期 No.230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信息集锦

  • 信息集锦

    <正>佛山175家陶企需要关闭与转移 三陶企准备上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会议昨日举行,市委书记林元和、市长陈云贤出席。"根据初步整改计划,42家陶企扶优扶强;146家陶企需要调整;还有175家陶企需要关闭与转移。"这是记者从昨日下午佛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获悉的。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市长陈云贤出席了会议,

    2008年01期 No.230 14+41+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研究与开发

  • 纳米SiC、纳米Al_2O_3及其复合粉体的分散性研究

    王进;王军霞;滕元成;赵相东;

    以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研究了纳米Al2O3、纳米SiC单相粉体以及Al2O3/SiC复合粉体悬浮液的分散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入适量的分散剂,改变分散介质,调节pH值,可以获得分散性良好的纳米Al2O3、纳米SiC及其复合粉体的稳定悬浮液;蒸馏水是较好的分散介质;球磨、六偏磷酸钠的用量、pH值对纳米Al2O3粉体、纳米SiC粉体及其复合粉体的分散影响很大。

    2008年01期 No.230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 晶化温度对Li_2O-ZnO-SiO_2玻璃陶瓷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王浩;陆雷;隋普辉;武相萍;

    采用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LZS系玻璃陶瓷的析晶动力学和析晶过程,讨论了晶化温度对玻璃陶瓷的晶相、显微结构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LZS系玻璃陶瓷析晶活化能为173.28KJ/mol,晶化指数为2.76,体积析晶趋势较大;晶化温度在775℃以下时,主晶相为硅酸锂锌,次晶相为Li2ZnSiO4并有极少量方石英,为枝状晶体;在此温度上主晶相为方石英,次晶相为硅酸锂锌和Li2ZnSiO4,为粒状晶体,晶粒大小在0.15~0.4μm之间。制得的玻璃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在103~137×10-7℃-1之间,大小依赖于晶相与其含量;不同晶化温度下主晶相的热膨胀系数是玻璃陶瓷热膨胀系数的决定性因素。

    2008年01期 No.230 19-2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 丙烯酸聚合改性氮化硅粉体的研究

    刘玉鹤;

    为制备高固相含量氮化硅悬浮液,研究了不同分散剂(柠檬酸铵、四甲基氢氧化铵、聚丙烯酸铵和丙烯酸)对氮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作用。结果发现,柠檬酸铵、四甲基氢氧化铵、聚丙烯酸铵不能有效吸附于氮化硅粉体表面而改变粉体的表面特性;而丙烯酸聚合过程中链自由基的较高活性使聚丙烯酸分子链吸附于氮化硅颗粒表面,氮化硅粉体的等电点从pH≈4.3降低到pH≈2.1,通过这种表面改性方法提高了氮化硅粉体在水中的分散特性,制备出了固相体积分数为50%的氮化硅悬浮液。这种表面改性方法不改变氮化硅粉体的化学组成,有利于制备氮化硅基陶瓷时化学成分及相组成的准确控制。

    2008年01期 No.230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 陶瓷抛光废料对多孔陶瓷轻质砖性能及结构影响的研究

    谢代义;吴清仁;杨媛;吴启坚;孔令明;郭彦;谢更新;陈义钿;

    以建筑陶瓷抛光废料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以石英和莫来石为主晶相的多孔陶瓷轻质砖,并采用XRD、显微镜分析了建筑陶瓷抛光废料掺量对多孔陶瓷轻质砖的晶相、气孔结构和断裂模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建筑陶瓷抛光废料掺量可提高多孔陶瓷轻质砖的气孔率,但会降低其断裂模数;而加入锻烧Al2O3不仅可提高建筑陶瓷抛光废料的掺量,而且可促进多孔陶瓷轻质砖中堇青石和刚玉的形成,从而改善其断裂模数等力学性能。

    2008年01期 No.230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 单晶金属平面微裂纹扩展模拟及其软件开发

    潘玉安;张曦;罗贤海;

    以分子动力学为基础,开发了一个用于模拟单晶金属裂纹扩展现象的仿真软件包(CSMD1.0.0)。软件包括模型建立、模型计算、结果处理等三个模块。通过仿真可以对实验中很难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研究并探索其机理。模拟结果揭示了裂纹在扩展过程中的形状变化特征及扩展路径。为预测在一定条件下单晶金属中微裂纹的扩展行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可视化的手段。

    2008年01期 No.230 30-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复合陶瓷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邢世凯;赵增荣;李聚霞;

    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活塞环表面进行复合陶瓷强化处理,研究陶瓷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活塞环表面涂层的磨痕形貌及元素分布,结果表明活塞环表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复合陶瓷涂层具有显著的减摩抗磨能力。

    2008年01期 No.230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拟薄水铝石为粘结剂成型氧化铝陶瓷的研究

    于长凤;朱小平;戴静;

    探讨了利用拟薄水铝石作为粘结剂,胶凝固化后成型氧化铝陶瓷。选用柠檬酸铵为分散剂,取9wt%的拟薄水铝石,可获得固相含量为50%、粘度为960mPa·s的浆料。以硝酸为固化剂在一定的温度及时间内胶凝固化并干燥,可以得到抗弯强度为3.916MPa的生坯。并研究了拟薄水铝石对浆料粘度、生坯抗弯强度以及烧结体密度的影响。

    2008年01期 No.230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 抛光砖打蜡机抛磨运动分析

    王世旺;汪建晓;王双喜;

    瓷质抛光砖打蜡后要获得非常光亮的表面以及优良的防污效果,就必须在打蜡过程中使抛光砖表面各点处的抛磨次数尽可能一致。但在实际的打蜡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抛磨不均匀现象。本文以一种新型抛光砖打蜡机的抛磨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抛磨运动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抛磨运动仿真,分析不同抛磨运动参数对抛磨均匀性特性的影响,对打蜡机运动参数的确定和打蜡质量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2008年01期 No.230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探索与交流

  • 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何炳钦;郑欲晓;

    陶瓷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延伸,能够给予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很多启示,本文从城市文化的遗产保护和城市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对景德镇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并对景德镇文化产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措施。

    2008年01期 No.230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高职院校陶瓷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毛瑞;何新明;佟阿辉;

    依靠企业,建立工学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逐步体现"工学结合"、"三方共赢"特点,促进"工学结合"的稳定发展。明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找到理想的职业。

    2008年01期 No.230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 艺术知觉的培养对陶瓷设计创新的重要性

    何科丁;

    站在陶瓷设计的角度来分析艺术知觉能力与陶瓷设计感产生的关系,强调以艺术知觉方式对陶瓷原材料(如:火、土、釉)的设计与探索,以及以艺术知觉方式对陶瓷设计的审视和把握,来证明艺术知觉能力的培养对陶瓷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并延伸到如何在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时代,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时代体现一个陶瓷大国应有的价值和底蕴。

    2008年01期 No.23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生产与应用

  • 铁系金属釉的制备与研究

    蒋鸿辉;游伟雄;

    采用廉价的铁系氧化物,研究了正交设计的过度金属氧化物组成、气氛、晶核剂等因素对釉面金属光泽的影响。通过铁系金属釉配方设计和工艺控制的优化,使制品具有金属光泽的艺术效果。

    2008年01期 No.23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变压吸附富氧助燃技术在陶瓷窑炉中的应用

    宫小龙;冯青;汪和平;童剑辉;

    通过技术分析与应用试验表明,变压吸附富氧助燃技术用于陶瓷窑炉技术可行,不仅能节省燃料、降低污染,明显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可以改善燃烧效率,延长炉龄,减少烟尘排放,综合效益显著。

    2008年01期 No.230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 泡沫陶瓷内分形模型建立和燃烧数值分析

    张义贵;陈琪;刘石;

    多孔介质(泡沫陶瓷)预混燃烧是一项新颖、独特的燃烧技术。本文将分形理论应用到多孔介质压降模型中,建立了分形模型。并且求解了多孔介质特性参数:粘性阻力系数与内部阻力系数。并针对实验条件进行燃烧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和实验数据对比,发现数值模拟和实验能较好相符合,说明此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2008年01期 No.230 56-5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 复合型结晶釉的研究

    汪建;钟清莲;黄平;

    研究以氧化锌为主要结晶剂,氧化钙、氧化钛、氧化镁为辅助引晶剂,以碱金属氧化物与矿化剂等混合物做助晶剂,复合制备釉料,在(1310℃±20℃)还原气氛下无需保温条件一次烧成的复合型结晶釉,用于瓷雕产品生产前景看好。

    2008年01期 No.23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从工况测试分析辊道窑的节能途径

    陈功备;路占勇;

    根据对某辊道窑炉实际工况的测试,分析了目前辊道窑炉在节能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途径。

    2008年01期 No.230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陶瓷艺术

  • 源远流长 奇葩璀璨——漫话石湾陶塑艺术

    黄松坚;

    <正>陶艺沧桑越千秋,继往开来美名留。被世人亲切地称呼为"石湾公仔"的石湾陶塑艺术,是中华岭南民间艺术的一株奇葩。石湾制陶历史悠久深厚,它地处珠江三角洲,既有平原又有丘陵,水陆交通便利,拥有可耕可陶的有利自然条件。据出土的批量陶片考证,石湾于新石器时代晚

    2008年01期 No.230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康熙古彩装饰中的边饰研究

    朱大维;

    康熙古彩在中国古代陶瓷彩绘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制作工艺、装饰形象、色彩应用都是值得探究的。这里主要对康熙古彩装饰中的边饰方面进行了研究,分别从边饰的创作题材、组织方式、色彩搭配以及所起的作用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康熙古彩丰富多样的边饰在装饰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创作资料。

    2008年01期 No.230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陶瓷装饰彩绘的构图

    程永安;郑丽华;

    陶瓷装饰彩绘的艺术形式、风格,社会功能的从属性,生产方式的工艺性,这三者是有着一定的相互联系,社会功能的从属性决定其生产方式。陶瓷装饰彩绘在形式上的装饰性也不完全是由个人的爱好,而往往是在适应客观对象的要求,克服工艺制作局限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陶瓷装饰彩绘的装饰性,表现在构图、造型、色彩等多个方面。

    2008年01期 No.230 70-7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粉彩雪景的创新

    徐英;

    粉彩雪景是陶瓷彩绘中的特种工艺,他的创始人是民国时期"珠山八友"之一的何许人。他的这一技法一直流传至今,发展成为具有景德镇特色的一个瓷绘体系。然而,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发展与停滞时期,一门艺术的历史越长,传统越浑厚,必然会形成一套程式化的模式,后学者极易被其束缚,粉彩雪景装饰也是一门艺术,也必然会出现这种情况,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人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提高,所以,粉彩雪景也应顺应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2008年01期 No.230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捏雕陶瓷作品创作中的“四性”——有感于作品《缘》系列的创作

    王章清;

    捏雕是雕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过程既可细腻、也可粗放;表现手法既可形似、也可神似。捏雕来源于现实,而又不依赖于现实,其表现意境源于生活的感受,而又有高于生活的美感。本文主要从灵感把握、情感流露、制作工艺、作品命名等方面对捏雕陶瓷作品的创作进行了探讨。

    2008年01期 No.230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 工笔国画与景德镇粉彩陶瓷装饰

    张玲霞;罗敏;

    在中国陶瓷艺术领域,中国工笔国画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中国陶瓷的艺术风格、文化品位、艺术思想、审美特征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清朝是粉彩瓷器蓬勃发展的一个朝代,景德镇是中国古代陶瓷制作的中心,在此基础上成就了中国瓷业与中国工笔画的结合。从分析陶瓷粉彩装饰在审美和制作技术上与工笔国画的结合入手,阐述了粉彩瓷的发展和工笔国画对粉彩瓷的影响:在装饰的色彩、形式和美学追求上体现中国式的古典审美精神。

    2008年01期 No.230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古陶瓷研究

  •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刘水清;

    "建窑"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民窑之一,因窑出建州、建宁府辖地而得名"建窑",作为闽北最有特色的黑釉瓷,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碗著称,俗称"建盏"。建盏釉色品类丰富,尤以兔毫纹、油滴、鹧鸪斑、瞿变等名贵瓷品饮誉海内外,在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曾经是黑建的鼎盛时期,后由于饮茶习惯、审美意识诸多方面的变化影响,逐渐走向衰落,以至停烧。本文通过例子将阐述它蕴含的实用主义、文化性、科学主义及亲和性等特性,使他独特的审美价值展现出来。

    2008年01期 No.23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 论瓷器转变期时间的界定不应包括清初

    董伟;董亮;刘萱;

    瓷器转变期在时间界定上长期有争议,但大致都定为明末清初。而笔者认为转变期只是明末,不必把清初界定在内,理由是在技术上和艺术上的绝大多数转变在明末已经完成,明末民窑和清初民窑相比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完全不同,应分开进行分析而不应笼统分析。

    2008年01期 No.230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收藏与鉴赏

  • 刊首语

    占启安;

    <正>不经意间,2008的脚步声已经来临。《中国陶瓷》自2006年改刊为月刊后,也顺利进入了第三个年头,虽然有不足,但仍然在读者、作者及广告客户的真诚帮助下进步了、发展了,值此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特向一贯支持、帮助我们的行业同仁、热心读者、上级领导和各位朋友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业发达,万事如意!

    2008年01期 No.23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