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评述

信息集锦

  • 信息集锦

    <正>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3项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并获高度评价2007年8月21日,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新产品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会对科达机电自主研发的"MODULO6800全自动液压压砖机"、"高效节能辊道窑""五层快速干燥器"进行鉴定,三个新产品顺利通过鉴定委员会鉴定,并且因其突出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性能获得了高度评价。

    2007年09期 No.226 6+9+22+25+34+47+58+67+69+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 LOLA引陶瓷审美新航向 “瓷艺双修”倍受瞩目

    盛;

    <正>"您见过宽5米、高2米半的《兰亭序》吗?如果想看到它,可以到我们‘五角大楼’3号楼去看一看",LOLA员工小吴如是说。他所说的《兰亭序》是将王羲之名作《兰亭序》雕刻出来的整面金爵石大墙。在这面"兰亭序"大墙前面,合影者络绎不绝,笔者也有幸留影一张。

    2007年09期 No.226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 点亮行业前行的灯塔——建陶行业第一部战略研究报告通过项目验收

    王力;

    <正>日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科技部正式下文,对由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武汉理工大学3家单位共同承担、历时两年的中国建材工业协会软科学研究课题《中国建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做出高度评议,认为其研究成果"具有创新型,是目前为止该领域最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对建筑陶瓷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7年09期 No.226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研究与开发

  • Y~(3+)替代Bi~(3+)对Bi_2(Zn_(1/3)Nb_(2/3))_2O_7陶瓷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张红霞;丁士华;陈涛;宋天秀;

    本文研究了Y3+替代Bi3+对Bi2O3-ZnO-Nb2O5系介质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扫描电镜、LCR4284测试仪对其相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Y3+替代量的增加,Bi2O3-ZnO-Nb2O5系介质材料的晶粒尺寸、介电常数、介电损耗都有所变化,当替代量x=0.2时,介电性最佳,介电常数为79.4094,介电损耗为0.002125。

    2007年09期 No.22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 利用铝矾土制备钛酸铝陶瓷

    马战红;任凤章;刘鹏;

    钛酸铝陶瓷是集低膨胀系数和高熔点为一体的新型陶瓷材料,传统钛酸铝的合成采用工业纯的氧化铝和二氧化钛为原料,生产成本较高。本文采用廉价的高铝矾土取代Al2O3制备钛酸铝陶瓷,实验分别取了三种铝钛比,通过性能测试,确定Al2O3:TiO2=1:0.90可制得综合性能较佳的Al2TiO5陶瓷,此时α=2.05×10-6℃-1,抗折强度σ=35Mpa,热震稳定性达到32次。

    2007年09期 No.226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 烧结助剂对碳化硼陶瓷性能的影响

    穆柏春;唐立丹;张辉;

    以氧化铝、活性碳为烧结助剂,以碳化硼为基体、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碳化硼陶瓷。研究成分配比、烧结工艺对烧结体致密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添加剂碳化硼陶瓷的烧结机理。结果表明,以氧化铝、活性碳为烧结助剂,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碳化硼陶瓷;碳化硼烧结的最佳材料配方与烧结工艺:B4C:Al2O3:C=70:15:15,烧结温度1930℃,压力20MPa,保温时间1h;所得碳化硼烧结体性能:开口气孔率1.49%,相对密度为90.33%,抗弯强度为144.27MPa,硬度(HRA)95。

    2007年09期 No.226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 氧化镁与氧化铜复合添加对钛酸铝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

    郭子龙;陈晓虎;陈晓闽;杨超;赵煌;

    以三氧化二铝和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为基本原料,氧化镁和氧化铜为添加剂,用行星式球磨机在30:1的球料比下高能球磨30小时。采用干压成型,并在1250~1400℃下无压烧结。烧结体的X衍射谱图显示样品的主晶相为钛酸铝,扫描电镜照片中观察到小颗粒紧密堆积在大颗粒所形成的空隙中。随着成型压力的变化和烧结制度的改变,棒状晶粒形貌有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氧化镁和氧化铜有利于钛酸铝陶瓷低温烧结。在适当的温度制度下,可以得到明显双峰分布的结构。

    2007年09期 No.226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 抛光砖污泥焙烧发泡的机理研究

    苏达根;董桂洪;钟明峰;

    通过模拟焙烧研究了抛光砖污泥在高温焙烧时发泡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焙烧抛光砖污泥出现发泡是由于污泥中的SiC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气体排出。而抛光磨头里的MgO、MgCl2加剧了SiC的氧化反应;另外,所含SiC越细,抛光砖烧结后的玻璃相越多,越容易促进SiC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使抛光砖污泥焙烧时更容易发泡。

    2007年09期 No.226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 烧结温度对铁合金厂硅灰粉尘合成的莫来石晶相结构的影响

    黄利光;

    以铁合金厂回收的硅灰粉尘和工业氧化铝为主要原料合成莫来石材料,主要探讨烧结温度对莫来石晶相结构和显微结构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的烧结温度。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及相关分析软件,如:Philipsplus,Rietveld quantification等表征得到的莫来石。结果表明:1500℃烧结的样品中莫来石含量最高,达93%,合成的莫来石以固溶体Al4.6Si1.4O9.7的形式存在,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多以细粒状产出。

    2007年09期 No.226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 TiO_2纳米颗粒在陶瓷乳浊釉中应用研究

    卫义成;鲁良洁;吴基球;李竟先;

    通过试验对比,系统制备了纳米级TiO2(锐钛矿相)和工业TiO2生料釉试样;研究了纳米级TiO2(锐钛矿相)配制的钛生料乳浊釉和用工业TiO2配制的钛生料乳浊釉的配方和一系列工艺参数;考察了试样的晶相、形貌以及乳浊效果,比较了产物的性能,分析了纳米钛釉的乳浊机理。实验表明,利用纳米锐钛矿相TiO2制备生料乳浊釉,避免生成金红石相,能促进CTS晶体大量析出,提高了乳浊度,改善了釉面性能,提高了产品档次。该釉具有烧成温度范围宽的特点。釉面白度可达86%,比普通工业TiO2的高。适宜在高档产品中使用;在较低温度下获得较佳的乳浊性能,可降低釉烧温度,节约能源;遮盖力强,可以利用劣质坯用原料,节约资源。

    2007年09期 No.22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 自蔓延高温合成层状Ti_3SiC_2陶瓷的显微组织演变

    李建伟;肖国庆;王晓峰;

    本文采用燃烧波前沿淬熄法研究了层状Ti3SiC2陶瓷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过程中的显微组织转变过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SHS反应中其显微组织的转变过程,用能谱仪分析了各微区的成分变化,测量了燃烧温度TC,并通过XRD分析了燃烧产物的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层状Ti3SiC2陶瓷自蔓延高温合成(SHS)的反应机理为溶解—析出机制,Ti粉与Si粉的固态扩散导致低熔点Ti-Si溶液形成,Ti、Si、C粉粒逐渐向Ti-Si溶液中溶解,当溶液中的Ti、Si、C浓度饱和时,从中析出TiC、SiC颗粒。最后TiC和SiC与剩余的熔融Ti通过固—液反应转化生成最终产物Ti3SiC2。

    2007年09期 No.226 30-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探索与交流

  • 废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前景和意义探讨

    余小荔;刘海英;

    现代陶艺以一种装饰形式正逐步介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本文主要探讨从陶艺原料上,利用废渣制作和设计的陶艺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景和意义,并为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2007年09期 No.226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 数码语境下的本土陶瓷艺术教育探研

    林梓波;李敏;

    在全球日益数码信息化的强势潮流语境中,作为"古老"、"弱势"、"本土"的传统媒介—中国陶瓷艺术的教育发展面临着许多焦点问题和新的挑战,如何超越传统与现代的对立,有效提升我国陶艺教育品质,是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

    2007年09期 No.226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 景德镇陶瓷职工健康与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曹曦东;严先龙;徐骏;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瓷都景德镇地区陶瓷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研究。对陶瓷职工健康状况、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参与体育锻炼项目、达到体育人口标准、影响职工体育锻炼观念等进行了归纳,并对改善景德镇市陶瓷职工体育锻炼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2007年09期 No.226 38-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论陶瓷产品形态与各造型要素的关系

    王年文;毕翼飞;

    陶瓷产品形态与其功能、结构、材料、色彩、肌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陶瓷产品的整体属性。以人性化的形态创造观协调产品形态与功能、结构、材料、色彩、肌理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陶瓷产品设计的成功极为重要。

    2007年09期 No.22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基于灰色聚类模型的陶瓷质量评估

    肖绚;宁小平;汪用瑜;

    目前我国陶瓷行业仍然采用手感和目测等方法进行质量评估,其评估结果往往是不可靠的。本文针对现有评价方法中的不足,利用灰色聚类评估模型,提出了陶瓷质量评估的新方法并对日用陶瓷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此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2007年09期 No.226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生产与应用

  • 蓝色氧化锆陶瓷的研制

    王峰;张灿英;

    以微米或纳米氧化锆粉体为主原料,钒锆蓝色料或Co3O4为着色剂,添加适量烧结助剂制备蓝色氧化锆陶瓷。研究了氧化锆、助剂、着色剂等对蓝色氧化锆陶瓷颜色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纳米级ZrO2粉体为原料,钒锆蓝色料为着色剂,添加少量烧结助剂,可制得性能优良、颜色亮丽的蓝色氧化锆陶瓷;用纳米级ZrO2为原料,Co3O4为着色剂,添加少量烧结助剂,可制得性能优良、颜色亮丽的钴蓝色氧化锆陶瓷。

    2007年09期 No.22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 镂空工艺在日用陶瓷产品制造中的应用

    王筱溆;李玉凤;张丽娜;王金富;

    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生活日用陶瓷产品"实用、经济、美观"的需求,在陶瓷传统工艺及传统装饰方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使日用陶瓷产品更具有艺术性。本文介绍了镂空工艺在日用陶瓷产品中的应用价值,以制造蜡烛台为例提出了应用镂空工艺和装饰应注意的问题。

    2007年09期 No.226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低密度泡沫玻璃的研究与应用

    顾永成;

    低密度泡沫玻璃是利用碎玻璃制造的一种气孔率大于90%的隔热保温材料,它具有强度高、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不吸湿、耐腐蚀等特性,在潮湿环境下抗冻性能好,是一种优良的低温、超低温隔热保温材料。该产品用途广泛,所用的原材料简单易得,但生产工艺过程比较复杂,生产过程控制精度要求较高,容易产生各种缺陷而影响产品的质量。本文对低密度泡沫玻璃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确保产品的低密度和高成品率,提高产品的性能,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2007年09期 No.22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 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磨具用于陶瓷干磨的探索

    李彩霞;关岩;魏征;刘亚东;徐晓伟;

    对比了三种不同结合剂的金刚石磨边轮在陶瓷砖边棱干法磨削工序中的使用情况。实验表明,树脂结合剂磨具磨损快并易在陶瓷砖上产生黑痕,金属结合剂磨具易发生粘刀现象而且被磨陶瓷砖表面光洁度低,相比之下,在同样的工况条件下,陶瓷结合剂磨具既不产生黑痕,能得到较好的表面光洁度,又有较好的自锐性。说明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磨具比较适合于陶瓷砖干磨工序。

    2007年09期 No.226 55-5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陶瓷艺术

  • 对生活陶艺发展的思考

    游凌志;

    通过对生活陶艺的解析,进一步探讨生活陶艺的创作思想及发展空间。

    2007年09期 No.226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青花书画艺术

    李时民;俞华春;

    青花瓷书画一体的装饰艺术特点,是以刚劲流畅的书法字体和工笔、意笔的绘画手法相结合。在不同的陶瓷器型和陶瓷装饰形式里,陶瓷艺术家书画结合的的作品,显示出艺术魅力。

    2007年09期 No.226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环境艺术与陶艺墙装饰

    付登明;徐硕;

    <正>引言陶艺墙壁装饰古已有之,皇家园林中"九龙壁"就是一例。陶瓷是我国古老的发明,从周代的手工业到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几千年以来,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陶艺的出现是陶瓷艺术的一个新境界、新起点。现代陶艺从传统陶瓷技艺中脱颖而出,脱离了原有陶瓷艺术概念,开辟了一个新领域。随着改

    2007年09期 No.22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包豪斯时代的“作坊”教学模式对现代陶艺教学的启示

    商亚敏;

    主要探索包豪斯时代"作坊"教学模式对中国现代陶艺教育的影响,同时对包豪斯时代"作坊"教学模式的形成、发展也作了概括性探讨,并从时下现代高等院校陶艺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开放式管理等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2007年09期 No.226 63-6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陶瓷雕塑在公共环境营造中的应用探讨

    刘玉凤;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艺术美化生活的使命被挖掘,陶瓷这个即古老又新颖的材料得以重新开发利用,并赋予这种材料全新的诠释。现代社会的趣味,品位得到空前的升华,陶瓷特定的涵义被延伸了,传统的观念得到解放,人们认知这种材料的意识也已经远远超越出只局限在实用功能的层面上,逐渐进入审美为主旨的公共性区域,进入人们的精神生活,进入一个更大的时代文化背景。

    2007年09期 No.226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论残缺美

    余希平;

    <正>残缺也是一种美,春天因没有果实才有了花的璀璨,夏天因少了凉爽才有了火一般的热情,秋天因少了绿色才有了红叶的灿烂,冬天因少了生气才有了雪的洁白。一说到残缺美,人们就会立刻想到断臂维纳斯。公元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斯岛上,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带着震撼人心的残缺重返尘世。断臂的维纳斯因其断臂在带给人们些许缺陷时,更多的却是把充满无边想象,"包孕着不尽梦幻"的具有崇高美学价值的缺陷留给人们,引得一些人对这种残缺美的激动和敬重甚至到了一种不可遏止的状态。

    2007年09期 No.226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古陶瓷研究

  • 论康熙五彩的程式化特征

    朱辉球;刘惠之;

    清代康熙年间,在明代五彩瓷的基础上,景德镇陶瓷艺人研制出釉上蓝彩颜料,从此,"五彩瓷"才真正进入到釉上五彩的领域。康熙五彩瓷是清代釉上彩的杰出代表,有浓厚的民间艺术风格。在器型、纹饰、构图、工艺等方面,康熙五彩具有明显的程式化趋势,这种程式化形式,成为康熙五彩的特征。

    2007年09期 No.226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收藏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