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评述

  • 如何进一步提升夹江陶瓷的竞争力

    尹虹;

    <正>引言夹江陶瓷自1987年开始生产第一片瓷砖至今近20年,已经发展成为年产5亿平方米产量的新型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夹江陶瓷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夹江陶瓷通过引进广东佛山的奥斯堡、新中源、

    2007年02期 No.219 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 夹江陶瓷业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赵勇;

    <正>引言在陶瓷业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宏观调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正确判断形势,澄清模糊认识,坚定发展信心,把握发展动态,引导发展方向,以“打造成具有国际国内强竞争力的瓷都”为奋斗目标,积极推动中国西部瓷都陶瓷产业集群抢占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

    2007年02期 No.219 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 一维纳米结构TiO2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陈云霞;何鑫;刘超;谢毅;

    主要对一维纳米结构TiO2—纳米线、纳米带、纳米棒和纳米管的制备进行了综述。主要有:模板定向,阳极化处理,化学气相沉积,电纺,光化学刻蚀和水热(溶剂热)合成等方法。对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

    2007年02期 No.219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研究与开发

  • 信息融合技术在陶瓷窑炉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朱永红;姚杰;鲁昌龙;

    将信息融合技术引入陶瓷窑炉智能控制系统,并提出了系统的控制模式。该控制模式被划分为六个层次,而六个层次中主要包括四个子系统。分析了各个组成部分的关联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四个子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算法,对整个系统的控制方案和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

    2007年02期 No.219 11-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 遮热板对梭式窑窑墙外表面温度与蓄散热影响的计算机仿真

    熊桂龙;胡国林;刘海芳;汪胜根;

    研究了梭式窑外护围钢板对窑体的散、蓄热和窑砌体表面温度的影响。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梭式窑外增设护围钢板后,钢板温度比对应时刻无护围钢板时窑墙外表面的温度要低,可以减少窑炉外围向环境的散热,起到遮热板的作用,减少了窑体的散热,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窑体的蓄热,对节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2007年02期 No.219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 过量PAA-PEO对α-Al2O3-H2O悬浮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张浩;王晓莉;郭露村;

    利用一种新型的分散剂—梳型共聚物poly(acrylic acid)-poly(ethylene oxide)(PAA-PEO),研究了分散剂的添加量以及过量分散剂的添加对α-Al2O3-H2O悬浮液的流变性能的影响,并用常用的分散剂PAA与之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分散剂添加量的增加,浆料的粘度变低,分散剂的添加量存在最佳值。但对于分散剂PAA,过量添加后,会使已经稳定的浆料又重新絮凝。而过量添加的PAA-PEO仍能使浆料保持稳定状态,这是在以往的研究中所没有发现的现象。

    2007年02期 No.219 17-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 X射线衍射分析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表面残余应力

    吕明;吴建青;饶平根;朱标;邱茂生;肖绍展;

    运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试了微晶陶瓷复合砖表面的残余应力,发现抛光微晶玻璃表面残余应力较小。通过分析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表面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指出X射线衍射测得的表面残余应力主要由瓷坯与微晶玻璃间的膨胀系数差别及冷却时温度梯度引起的热应力造成。X射线应力测试和微晶玻璃表面扫描电镜图像都显示,微晶玻璃中硅灰石晶相有取向性。

    2007年02期 No.21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 粉末处理对陶瓷注射成形的影响

    罗威;肖建中;武彬;

    陶瓷注射成形是先进的陶瓷近净成形技术,可以高效成形形状复杂的陶瓷部件。而粉末处理是陶瓷注射成形中最复杂和重要的环节。详细介绍了陶瓷注射成形过程中的粉末处理步骤及其工艺优化。

    2007年02期 No.21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 陶瓷原材料市场绿色采购的信号传递博弈研究

    欧阳小胜;梁祺;叶孝明;

    陶瓷原材料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绿色原材料供应商的逆向选择,导致陶瓷原材料绿色采购市场帕累托最优交易不能实现。从分析陶瓷原材料绿色采购逆向选择成因入手,通过建立绿色采购供需双方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具体分析了三种贝叶斯精炼均衡成立的条件,并且为供需双方行为提出建议,以便提高绿色采购市场交易效率。

    2007年02期 No.21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 中国卫生陶瓷进出口趋势的灰色预测模型的研究

    邓美兰;邓一星;孙国梁;贾成厂;

    研究了中国卫生陶瓷进出口趋势的灰色预测模型。将中国卫生陶瓷1997年至2005年进出口量与进出口额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方根变换,用包络线法和新陈代谢法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该模型不仅贴近实际,还可以对未来五年中国卫生陶瓷进出口趋势进行预测。

    2007年02期 No.219 31-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7K]

探索与交流

  • 辊道窑烧成带火焰空间的三维数值模拟

    张柏清;龙小军;朱凌;

    采用FLUENT软件对辊道窑烧成带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其两种不同烧嘴布置的燃烧工况进行了研究。

    2007年02期 No.219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 装饰性硅藻土基陶瓷的制备和表征

    秦玉明;李远才;

    用二次烧成的方法制备出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的陶瓷,并且借助于XRD和SEM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通过陶瓷外观质量和物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陶瓷具有强度高、吸水率低、收缩率小、孔隙率大和比重轻的特点。坯体的主要晶相为硅酸锆、方石英和钙长石,釉料的主要晶相为锆英石、石英和方石英,并且在烧成过程中都形成了液相。

    2007年02期 No.219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景德镇的千年陶瓷文化与对外交流翻译人才培养

    刘燕;冯金江;

    介绍了享有“瓷都”美誉的景德镇所创造的千年辉煌陶瓷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近年来陶瓷文化对外交流的现状;提出培养传承千年陶瓷文化对外交流翻译人才的新目标。作为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特色办学资源,义不容辞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陶瓷文化对外交流翻译人才的职责。

    2007年02期 No.219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生产与应用

  • 新型纳米防污剂对瓷质抛光砖的表面修复

    余爱民;祝建武;樊叶利;刘先锦;张勇;

    论述了瓷质抛光砖表面被新型纳米防污剂处理前后的显微结构,新型纳米防污剂的表面修复作用和防污机理。纳米防污剂有效填充了抛光砖表面的开口气孔,显著提高了抛光砖的防污特性。经新型纳米防污剂处理的抛光砖具有优异、持久的防污性能。

    2007年02期 No.219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球磨时间对钛酸钡介电性能的影响

    殷海荣;王明华;章春香;

    通过改变混料的秩序以及采用沉降、水煮损耗、温度特性、电导率和化学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钛酸钡的球磨工艺中球磨时间对钛酸钡粉体均匀性及钛酸钡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球磨时间制得的钛酸钡性能差别较大,球磨时间达12小时时,能减少球磨引起的团聚,极大地改善了固相合成BaTiO3粉体均匀性,并最终提高了钛酸钡的介电性能。

    2007年02期 No.219 47-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 陶瓷双层蓄水茶盘的创作体会

    蔡培昭;

    传统的泡茶茶具,对于废水的处理和卫生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通过大量的实践潜心研制的双层蓄水茶盘,从其结构上能很好地处理废水,同时在冲洗茶盘盘面时也能达到清洁的目的

    2007年02期 No.219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建筑力学原理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蔡培昭;

    陶瓷造型设计要达到经济、实用和美观的要求,必须要掌握陶瓷产品从泥巴成型到烧成的整个流程中的工艺操作,其中包括力学问题。为了解决陶瓷作品在生产中受力而容易产生变形、开裂难题,经过反复研究实验,并将建筑力学的框架结构受力原理运用于陶瓷的造型设计中,终于取得了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7年02期 No.219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 信息技术在陶瓷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黄勇;曾薇;黄毅;

    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陶瓷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7年02期 No.219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信息集锦

标准与检测

陶瓷艺术

  • 青花瓷的原料及绘制工艺与时代特色

    乐茂顺;程云;

    各时期的时代特色的形成,与当时政治和工艺原材料有着紧密的关系,它的形成必须具备材料、内容、形式和技法的高度统一。只有和谐了这些方面,才可创造富有时代特色的青花陶瓷作品;只有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过渡到一大批跟随者和推广者,形成一个潮流和派别,才可创造和形成时代特色。

    2007年02期 No.219 56-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传统陶瓷装饰的形式

    方华明;

    中国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经过历代陶工们辛勤劳动和不断创新,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陶瓷装饰纹样。从原始陶器的彩绘到釉的发明、化妆土的运用、雕刻方法的出现和彩绘装饰的普及,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闪现时代光辉的精美之作。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审美感受和制作工艺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陶瓷装饰形式。

    2007年02期 No.219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吉州窑釉下彩绘瓷的装饰艺术特征

    张会安;曾晓云;廖洪辉;汪冲云;

    主要针对吉州窑白地釉下彩绘瓷的装饰艺术特征、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论述。白地釉下彩绘装饰的题材内容丰富,装饰手法变化多样,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明丽、细致的艺术特征。它的色彩平淡,风格素朴、简洁,以及浓郁的乡土气息与鲜明的民间艺术风貌,受到世人的瞩目。

    2007年02期 No.219 60-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 现代设计理念在中国陶瓷产品设计中重要性

    邹晓松;苏旭;

    中国的陶瓷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中国陶瓷产品的设计依然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现代设计理念在我国陶瓷产品的设计中还很缺乏。陶瓷产品作为现代大工业生产的一部分,理应在设计中贯穿现代设计理念。现代设计理念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应体现在功用理念、文化与审美理念、人本理念和市场理念等几个方面。

    2007年02期 No.219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 陶瓷上的民族文化特征

    章朝辉;潘寨民;

    陶瓷的纹样、胎釉及器形的特征是构成陶瓷的基本元素。试图从这三者特征进行分析,并归纳出体现民族文化的具体特征,进行逐一分析陶瓷民族文化特征的相互关系。

    2007年02期 No.21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 远逝的清代 不朽的艺术

    Wayne Higby;金文丽;

    <正>1911年,清朝衰落。自此有关中国陶瓷艺术学术方面的论述将所有历经朝代直到清代的物品载入了史册。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最近的瓷器展出—“瓷器的故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景德镇作为中国具有千年历史的瓷都,在这次展览目录中包括该博物馆馆长Mimi Gardner Gates所作的附录中得以频繁地提及,正表明了:当今虽然陶瓷作品在景德镇仍然继续,

    2007年02期 No.219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陶瓷壁画艺术的公共性

    吴立君;

    通过对陶瓷壁画艺术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剖析,阐明了在当前公共艺术境中的陶瓷壁画艺术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对目前陶瓷壁画艺术的创作和公共性功能的再认识,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07年02期 No.219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让“古彩”焕发青春的探索

    蓝国华;蓝芳;

    <正>“古彩”作为传统的陶瓷装饰技法,需要革新和改进,这个问题的提出并非今日开始。多年来,“拯救古彩”已成为业内不少有识之士的共识,也成为历史的呼喊。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彩”已经处于濒于失传的境地。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在技法和有关方面作综合改进,我们这一代人将成为既愧对前辈又无颜于后人的罪人,这不是危言自责而是严峻的现实。

    2007年02期 No.219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古陶瓷研究

收藏与鉴赏

  • 收藏与鉴赏

    <正>丁晓青陶瓷艺术作品丁晓青,安徽庐江人,生于1973年,上饶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青年陶艺家。1995年至1999年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与绘画专业,师从李林洪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7年02期 No.219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