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评述

研究与开发

  • Cr2O3、Y2O3含量及矿化剂对铬钇铝红色料呈色影响的研究

    沈华荣;洪琛;曹春娥;卢希龙;余峰;熊春华;郑乃章;

    对固相法合成的铬钇铝红色料进行了XRD、FESEM测试与分析,并采用光电测色仪测试了试样的呈色特征和色度参数,讨论了不同Cr2O3、Y2O3含量以及不同矿化剂对色料呈色的影响,确定了固相法合成铬钇铝红色料的较好Cr2O3、Y2O3含量以及矿化剂的种类和添加量。

    2006年12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不同炭材料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催化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胡晓洪;安太成;张茂林;盛国英;傅家谟;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炭材料(TiO2/C)催化剂,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比表面积仪对TiO2/C进行表征,考察了TiO2/C制备条件对甲基橙溶液光/光电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发现了负载物的比表面积对于催化剂的降解率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果。

    2006年12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 一种墙地砖检测生产线分检机械手的设计

    聂陶荪;程洪涛;陈华龙;梁刚;黄金源;

    研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陶瓷墙地砖检测生产线的分检机械手,该机械手采用圆柱坐标式结构,均布的三臂可以有效的完成取砖、搬运等动作。机械手用压缩空气作动力,由PLC进行系统控制,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设计,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和维护方便的特点。

    2006年12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NZP族多孔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陶娟;祝琳华;

    以不同化学组成的NZP族磷酸盐粉体为陶瓷骨料,采用添加造孔剂的方法,经干压成型,1100℃烧结制备出NZP族多孔陶瓷。对多孔陶瓷的显气孔率、抗压强度、耐热冲击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添加50%石墨制备的化学组成为Ca0.85Ba0.15Zr4(PO4)6的NZP族多孔陶瓷的显气孔率为23.47%,抗压强度为27.39MPa,室温~100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为0.8×10-6/℃,属于零膨胀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冲击性;比表面积为0.24m2g-1,可作为低比表面积催化剂载体使用。

    2006年12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与展望

    朱华;江毅;

    综述了无铅压电陶瓷研究开发的相关进展,着重介绍了BaTiO3基无铅压电陶瓷、Bi1/2Na1/2TiO3(BNT)基无铅压电陶瓷、NaNbO3基无铅压电陶瓷、铋层状结构无铅压电陶瓷及钨青铜结构无铅压电陶瓷等不同陶瓷种类的相关体系、制备方法及压电铁电性能,并对其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6年12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探索与交流

生产与应用

  • 电真空高铝陶瓷管产品质量控制

    石棋;刘莹;郭志猛;

    热压铸成型是电真空高铝陶瓷管的传统成型工艺,提高产品合格率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点,采用该工艺,产品合格率的高低受到原材料、配方、成型、排蜡工艺、烧成制度和磨加工工艺及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重点对热压铸成型工艺控制进行了论述,热压铸成型工艺用于中、低压领域的氧化铝陶瓷真空管的生产,具有潜力可挖。

    2006年12期 45-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气泡釉的研制

    石小涛;范学运;余小荔;翁加立;

    研制了一种从石灰釉中分离出来的缺陷釉—气泡釉。气泡釉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不适用于强度要求高的建陶,一般用于普通的日用瓷或艺术瓷。主要利用长石、高岭土、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英等常用原料,通过调整各种原料的用量,改变釉层厚度、烧成制度等方法来寻求最佳的气泡釉效果。

    2006年12期 47-4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辊道窑烧成缺陷诊断中的应用

    刘海芳;张海荣;胡国林;

    分析了辊道窑烧成缺陷原因和缺陷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辊道窑烧成缺陷进行诊断。利用Visualbasic6.0软件,设计了对辊道窑烧成缺陷进行模糊逻辑诊断的专用软件。并利用该软件对烧成缺陷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糊逻辑诊断的专用软件适合于辊道窑烧成缺陷的诊断。

    2006年12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低温生料釉的研制

    陈华龙;衷青华;钟清莲;

    以CaO-MgO-B2O3为主要熔剂,同时加入Li2O作为辅助熔剂,从基础釉式着手,并利用正交实验法配制出低温度(1100℃)下的无铅无熔块的生料釉。该釉烧制出的产品具有光泽度好、耐酸碱性强、硬度高和成本低等特点,适合实际生产。

    2006年12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陶瓷艺术

  • 秦汉陶俑发展的文化动因

    熊煜;

    秦朝的初兴、西汉的发展到东汉的普及,陶俑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动因。从兵马军队到庖厨曲部,从贵族礼制到儒家学说,从帝王将相到地方豪族,陶俑的演变即是秦汉历史文化的变迁。

    2006年12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尚玉”审美意蕴研究

    陈雨前;朱浙安;

    青白瓷的兴起缘于玉器的减少,“尚玉”是宋代景德镇青白瓷追求的审美境界,青白瓷“尚玉”意蕴与“崇青”的色彩崇尚都缘于“如玉”之美四个方面。论述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尚玉”的审美意蕴。

    2006年12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探析

    罗奋涛;

    从元代起中国陶瓷进入了以彩绘为主时期,明清是陶瓷彩绘的鼎盛时期,中国画被大量运用到陶瓷上,成为陶瓷装饰的主导。从文化等角度探讨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

    2006年12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陶瓷书法

    翁云晓;

    就陶瓷书法起源、陶瓷书法发展、陶瓷书法艺术形式及陶瓷书法成就等方面作了探讨,对众多陶瓷书法艺术现象进行了理论概括。寻找陶瓷书法活动规律,以求更好地运用书法装饰陶瓷艺术制品。

    2006年12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传统装饰艺术于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之意义

    车华忠;

    通过对陶瓷装饰艺术的溯源,揭示了传统装饰艺术的风格和审美追求,并阐述了陶瓷传统装饰艺术的现代价值,进而探究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及意义。

    2006年12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陶瓷艺术中书法的艺术魅力

    史仲一;黄晨;

    陶瓷与书法艺术虽是两门独立艺术,但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亦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虽然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仅处于辅助地位,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值得从事陶瓷艺术的人们加以关注和应用。

    2006年12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吉州窑瓷塑的工艺特征及文化内涵

    张会安;曾军宏;曾向阳;

    吉州窑瓷塑品种十分的多样与丰富,并对一些民窑瓷塑的制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从不同层面论述了吉州窑瓷塑的工艺特点以及文化内涵。这些瓷塑作品给人以质朴浑厚,清新刚健的艺术感受,是工匠以心写神的率真追求和工匠表达自已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的最直接、最简便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审美心态和精神内涵最质朴的形象表达和“安土乐天”的思想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2006年12期 73-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景德镇艺术陶瓷的鉴赏与收藏指南

    上官义华;占晓初;

    2006年12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元明青花瓷

    李川;

    元以后,青花瓷逐渐普及,至明代青花瓷已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主流,景德镇也凭借青花产品一跃而成全国瓷业中心。同时,青花瓷的影响波及域外,成为世界陶瓷文化的重要一族。

    2006年12期 77-7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

    袁乐辉;

    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作为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设计载体,也是一项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和美化生存环境的重要设计活动,反映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营造具有人性化、人情味的空间景象。主要从人们审美需求和环境陶艺的特质来阐述环境陶艺的人性化设计。

    2006年12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陶艺材质艺术语言表述探究

    张兰芝;董江洪;毕南海;

    ;论述了陶艺作品的种类和属性,并从材质和手工艺的运用方面探究了陶艺制品的创造思维。

    2006年12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陈设艺术陶瓷进入现代家庭环境的思考

    武育伦;

    2006年12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彩陶鱼纹装饰的演化与发展

    刘虹;

    鱼纹装饰的构成演化是一个形式与内容不断积淀演化的产物,蕴涵着高度的装饰性和概括性。作为中国传统的装饰文化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设计思维的不断更新,它将继续服务于装饰领域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祖先优秀的文化遗产,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对传统鱼纹加以研究与运用。在当今设计领域追求时尚性、多元性和国际性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传统装饰设计的经典语言。而这种强调民族性、本土化的设计语言也确实成为当今陶瓷装饰设计领域的新趋势。

    2006年12期 87-8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古陶瓷研究

  • 唐代梅县水车窑与潮州窑的发展成因初探(上)

    陈志民;

    根据粤东韩江流域遗存为数不少唐代梅县水车窑与潮州窑古代陶瓷这一特殊现象,搜集实物资料,作为窑址发掘研究资料的补充,进行排比与辨别考证;并就唐代水车窑与潮州窑陶瓷生产的发展成因与技艺特色、潮州港作为唐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出口港形成的客观背景和海上“陶瓷之路”开拓的关系等作初步分析探讨。

    2006年12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信息集锦

收藏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