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虹;2006年0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王文林;朱钒;朱位秋;
综述国内外陶瓷墙地砖生产线的装备单元自动化技术和整厂整线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概况结合陶瓷墙地砖的典型生产工艺,基于现代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提出了一个陶瓷墙地砖生产线综合自动化系统模型,最后总结了尚待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
2006年01期 4-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汪睿;
陶瓷是景德镇称都之源,景德镇靠陶瓷产业支撑了上千年。纵观景德镇的历史,就是一部以陶瓷发展史为主题的历史,其瓷都地位和社会影响足以表明陶瓷在历史上对景德镇的巨大贡献。然而在今天,面对市场机制的不断转化,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没有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导致结构不合理,品牌影响力不大,使这样一个千年老字号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衰落,陶瓷品牌的消沉可归为主要原因之一。在客观分析景德镇陶瓷品牌沉没现状的基础上,对陶瓷品牌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2006年0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刘海英;刘莉;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它以仁为出发点,尊重人,重视人,依靠人,重视在社会内部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对当今陶瓷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2006年01期 11-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王霞;龙琦;
中国陶瓷艺术代表了中华文明。文章从商业角度分析陶瓷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历史上内销瓷及外销瓷的贸易状况,举例了陶瓷与生活需求结合的众多实例,论证了在陶瓷的千年传承与发展中、在商业贸易行为的背景下商业利润的驱使是其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动力和原因之一。指出艺术与市场间相互引导和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旨在抛砖引玉。
2006年01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张娜;张玉军;田庭艳;刘超;
新型隔热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具有高温低热导率的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开发。重点对硅酸铝纤维、六钛酸钾晶须及气凝胶二氧化硅隔热材料的特点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几种颇具前景的高效高温隔热材料。
2006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赵红丽;琚行松;芮玉兰;梁英华;
纳米氧化铁是一种多功能材料,在催化、磁介质、医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综述了纳米氧化铁的各种制备方法,对各种制备方法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2006年01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李彬;文丽华;黄志求;马臣;李星逸;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得CaO-SiO2系基础玻璃,通过差热分析曲线分析质量比为CaO-SiO2玻璃的析晶能力。经分析,其析晶活化能E=457.1kJ·mol-1,而晶化生长指数是随升温速率的不同而不同,速率越大,晶化生长指数越小。
2006年01期 22-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孙国梁;邓美兰;贾成厂;
研究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我国建筑陶瓷未来五年进出口趋势的预测方法。针对常规GM(1,1)模型存在的不足,建立了灰色新陈代谢GM(1,1)建陶进出口数量与金额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预测误差小,预测结果可为相关部门与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2006年01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 喻佑华;蓝胥元;周川钧;尹雪帆;
Pb(Mg1/3Nb2/3)O3(PMN)是一种典型的弛豫铁电体,它具有很大的介电常数,较小的介电损耗,良好的压电稳定性和电致伸缩效应,在叠层电容器、致动器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PMN可以方便地与Pb(Fe1/2Nb1/2)O3(PFN)形成固溶体以移动介电常数峰值温度(Tm)。本文使用Swartz和Shrout提出的两步法,研究了基体掺杂不同物质对0.9PMN-0.1PFN和0.75PMN-0.25PFN二元体系的烧结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经研究发现:添加BiFeO3、Li2CO3、MnO2,都能使烧结温度降低。其中,当在0.9PMN-0.1PFN中掺入5wt%的Li2CO3时,介电常数为18120,大于纯组分的0.9PMN-0.1PFN的介电常数,当掺入BiFeO3和MnO2时,都使介电性能恶化。对不同掺杂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解释。
2006年0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石振武;肖国庆;
简述了红柱石的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及其特性。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柱石基高温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红柱石基高温材料可能的研究趋势及应用前景。
2006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王强;
匋、陶、窑(窯)上古皆读成舌头音,意义又相通,实际为一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几个形体不同的字,先民以陶(匋)既称呼窑灶,又指窑灶出品之物,又指制作陶器;坏(坯)、瓶、瓬、瓿、甂、缶、钵、皿、杯(盃)、盆(瓫)均指窑灶所出之物或后世模仿窑灶出品之物,其字皆由重唇音演变而来,亦为同胞兄弟的同源词。
2006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吴本荣;胡菁慧;万芬;谭小萍;
中国是个陶瓷大国,其所承载的陶瓷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而景德镇是一个独具个性的古城,制瓷业的生产决定着其城市发展的道路。现代的民俗学研究多把目光关注在对民族风俗的研究,而对地方特色工艺文化缺乏必要的认识,在大力提倡发展瓷都经济的今天,鉴于制瓷业的发展对景德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解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把握传统陶瓷民俗文化对当今瓷都的特殊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出发,用历史学和文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景德镇陶瓷民俗文化与民间传说及两者关系。
2006年01期 36-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汤国兴;方长福;张柏清;
通过研究分形图形中LS文法、迭代函数系统方法和DLA模型法的生成过程,得出决定其形态的关键参数,并用VBA开发工具在AutoCAD2004平台上实现了分形图形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设计。该系统能方便快捷地完成分形图形的绘制,使得在陶瓷装饰图案设计中应用分形艺术成为可能。
2006年01期 39-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方文龙;郭小丽;余锋;
在总结艺术创作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深刻而系统地论述了陶瓷艺术创作反映文学题材的法则,提示了此方面的艺术规律,能有力地促进陶瓷艺术创作。此文虽以陶瓷艺术创作为例,但其基本理论对于中国画、木雕、石刻、泥塑、刺绣等艺术均有参考作用。
2006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杨云;王秀峰;王芬;
以陶瓷釉显微结构图为材料,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和体视学方法分析对釉中各相体积分数、空间尺度分布进行定量表征,分析其差异,为影响古瓷釉特殊艺术外观的主要相结构提供数据依据。
2006年01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刘建军;
硅酸盐热工基础是高等学校陶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较抽象,且对复杂结构及现象的分析由经验得出,计算工作量大,甚至不能求解。ANSYS是一种有限元分析软件,界面直观,对复杂结构及现象的分析直观、快速,采用结合ANSYS的陶瓷热工基础教学模式,对学生在基础理论的掌握及在今后工作中对工程实际的分析都很有裨益。
2006年01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刘卫东;付鹏;吴细桂;杨红霞;
8吨球磨机应用氧化铝刚玉质异形砖与普通瓷质砖砌筑成具有过渡圆角及不连续螺旋的新结构内衬(以下简称为新内衬),在广东某大型企业的生产线上球磨陶瓷耐磨地砖釉料,并就釉料颗粒大小及粒度分布、电耗、介质磨耗等与1.5吨球磨机进行对比,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有新内衬的8吨球磨机可磨出颗粒较小、粒度分布较窄的质量好的釉料,且具有好的经济效益;在墙地砖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采用新内衬的8吨等大规格球磨机替代1.5吨球磨机球磨普通釉料切实可行。
2006年01期 51-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吴任平;阮玉忠;于岩;
以福建武平中山的铝基膨润土为原料经活化处理制成活性白土,从酸度、温度、粒度和不同矿层四个方面研究对活性白土的活性度、脱色率和游离酸等质量指标的影响情况,从而确定了生产活性白土的最佳工艺条件:酸度:20%,活化温度:90℃,原土粒度范围:60—80目。
2006年01期 54-5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崔婷;唐绍裘;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聚物和无机纳米材料复合而成的,综述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展望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2006年01期 56-57+7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彭洁;2006年01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余端略;刘文茂;余金保;
通过对日用陶瓷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的检测排查,发现引起铅、镉溶出量超标的主要来源是釉彩中的铅、镉成份。并对易造成铅、镉溶出量超标的釉上彩日用陶瓷的生产、加工工艺中的关键控制点做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2006年01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詹嘉;
中国文化输入日本以后,就植根于岛国的土壤,日本陶瓷凝聚了中国宗教、民俗、文学和书画艺术,闪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风采。受中国工艺推崇“见之美”的影响,日本工艺推崇“用之美”,大和人受中国五彩笔法影响用笔柔和,并不完全仿照,而是注入民族的审美理念。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演变而不断完善,肥前、京都、锅岛、伊万里和古九谷的青花、彩绘拓展装饰题材和表现手法,由豪迈奔放转向典雅秀丽。
2006年01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段庆新;2006年01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徐亚凤;2006年01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孙百春;
主要从形式的载体展开,阐述美的创造、美的发现,离不开艺术形式,要以形式美激发出人们新的审美感知与艺术共鸣,说明了艺术形式不断发展使得人类审美意识不停的扩展与流动,并呈现再现的艺术美的感染力,强调了传统审美的形式与精神,主张在新意美的形式中视觉艺术要涉及多种美感形式,把握审美语言,量度审美标准,不断的将美之形式倾注到艺术作品中。
2006年01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李美珍;汪冲云;
通过对陶瓷意笔花鸟绘画的阐述,说明了花鸟画与陶瓷自古以来有着紧密的联系,对陶瓷花鸟画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2006年01期 73-7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郑丽华;程永安;
从装饰彩绘的表现空间、装饰彩绘中的黑白关系、空间的形态和想象、空间的开合和取舍、空间的感受这五方面加以重点论述。强调学习外国的装饰艺术的空间形式,是为了从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创造新的空间形式,表达现代的思想情趣,寻求发展。
2006年01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邵月云;黄小华;
陶艺作为公共艺术的一个分支,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大众的文化品位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地位日趋重要。相应的,社会对于高水平的陶瓷艺术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对于年青的陶艺工作者来说,如何成长为成熟的艺术家,笔者从积淀生活,师法传统以及锐意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2006年01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洪秀明;
在回顾和论述清初法国赴华传教士殷弘绪数年研究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率先对外宣传“高岭”制瓷秘诀之深远历史意义与重大现实意义基础上,依据考察掌握新史料提出:“高岭”扬名中外不但引起全球掀起大规模制瓷热潮,而且促使世界公认瓷器为中国的又一伟大发明。“高岭”制瓷被发现既是中国景德镇及高岭村民在粘土矿物学方面对人类物质文明进步做出的独特贡献,也应肯定同法国殷弘绪立下的功勋密不可分;且给法、中两国早期民间科技文化交流史册留存值得后来者景仰的佳话。
2006年01期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2006年01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杨火印;2006年01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2006年01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王长平;
<正>~~
2006年0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唐圣耀;
<正>~~
2006年0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李丹;
<正>~~
2006年01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 程幸;
<正>~~
2006年01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 李东明;
<正>~~
2006年01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卞哲甫;
<正>~~
2006年01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2006年01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余果;
<正>~~
2006年01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