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钠长石质高级日用细瓷的研究

    樊震坤;刘贤纪;孙仁花;王志义;张儒岭;

    该研究对淄博彭阳瓷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岩相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其矿物组成是:石英7565%、钠长石25~35%。研究了瓷石在配方中不同的引入量对坯体的强度、热稳定性、液相的粘度及半透明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瓷石引入量及各工艺参数的控制能大大提高坯体的强度、热稳定性。而玻璃相的粘度不仅仅与Na_2O的含量有关,还与[SiO_4]四面体网络连接程度、[AlO_4]四面体“补网”作用有关,较好地处理了应用钠长石制作高档日用细瓷的关键技术问题。研制的“鲁光瓷”瓷质细腻、半透明度高、质感好,特别是制品又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低的烧成温度等特点,各项理化指标均超过GB4003-83高级日用细瓷标准。

    1993年01期 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 陶瓷坯体烧成中表面温度场的动态测试

    曾令可;张功元;甘伟;

    本文应用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在国内首次揭示了几种陶瓷坯体在烧成过程中动态温度场的分布,系统而全面地测试了陶瓷坯体在烧成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为研究陶瓷烧结机理及烧结缺陷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1993年01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 隧道窑内制品温度的研究

    吕庆;

    <正> 一、前言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隧道窑内的传热过程。如日本学者高津学提出了一种用于数学模拟的隧道窑传热数学模型。中国学者谷同恩、宋耑1985年提出了多种过程的火焰隧道窑预热带的传热数学模型。本文采用连续测定全窑的气体温度、流量等有关数据,然后建立窑内制品传热的二维数学模型。用此模型分析制品的传热特点。

    1993年01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铝源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粉末的合成工艺及粉末性能的影响

    何国新;杜海清;

    本文从比较不同铝源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粉末的影响入手,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一种铝碳良好结合、均匀、无(或弱)团聚的混合凝胶细粉(文中简称“均质混料”);进而合成了纯度达98%的超细AlN粉末。文中着重分析了均质混料对降低合成条件、提高粉末性能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影响合成过程的诸因素;认为:使用均质混料是改进碳热还原氮化工艺的有效途径。

    1993年01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 用有限差量法计算一维不稳定导热

    涂申年;张树林;

    <正> 不稳定导热是传热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不稳定导热计算是间歇式窑炉热工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一维不稳定导热,通常采用有限差量法近似计算,即将导热微分方程转换成差分方程,通过一定化简,计算各时间问隔的温度分布。其具体方法是将导热体(平壁)沿导热方向分成厚度为△x的若干等分层(如图1),通常根据制品的升温速率求出内壁的温度,再按下式计算各等分节点上

    1993年01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陶瓷坯体压制裂纹的生成机理

    蒋鹏;罗守靖;霍文灿;

    根据采用钢模压制法成型的陶瓷坯体的裂纹形成特点,指出其本质是坯体在压制力作用下破坏的结果。利用材料力学的第二强度理论推导出裂纹生成条件的力学解析式:σ_y=σ_u/(1-μ)。即裂纹生成与压制力、坯体强度和坯体的泊松比有关。该表达式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对防止陶瓷压坯出现裂纹有重要指导意义。

    1993年01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山东陶瓷工业科技进步动态

    徐景维;杨东亮;

    <正> 一、陶瓷材质的开发 (一)焦宝石质色瓷(炻器) 焦宝石是含铁钛较多硬质高岭土,其结晶程度差,化学组成接近高岭石的理论组成。这种原料在山东储量丰富,质量稳定。科技人员,以焦宝石为主要原料,研制成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瓷种宝石瓷。从其理化性能指标看也可将其视为一种炻器。其配方组成范围;石英:30~35%,长石:17~22%,焦宝石40~45%,结合粘土2~6%。由于瓷坯组成中焦宝石含量较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色调柔和,理化性能高,适应机械化洗涤。该产品已成为山东出口陶瓷主导产品。

    1993年01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古彩浅谈

    刘军;

    <正> 古彩名称的由来古彩,它经历了宋代红绿彩、明代大明彩之后,在清康熙年日臻成熟。人们开始都称它为康熙五彩、硬彩等等。后来了为区别于雍正粉彩,又称它为古彩至今。宋代红绿彩的出现,为釉上彩的颜料及新工艺诞生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用毛笔在陶瓷上的绘画技术。它的形成,对后世的绘瓷技术都有重要影响。明代的大明彩,又称大明五彩,它采用了青花料勾线,用色多以红、绿、黄、褐紫色为主,并用青花混水来代替翠色。到了清代就逐渐形成了新的境界,成了富有东方风格的陶瓷装饰技法。古彩的特点古彩的形式美在于它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也正如张志安教授所说的:“美在大红大

    1993年0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来稿摘要选登

    <正> 该文介绍了大件异型陶瓷制品采用的粗颗粒注浆成型新工艺,阐述了最大颗粒达12目的浆料配制及生产工艺参数的控制。

    1993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陶瓷纵横

    <正> 陶瓷标准色度板通过部级鉴定由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计量科学院光学处合作研制的陶瓷标准色度板,由江西省轻工厅主持于1992年10月通过部级鉴定验收。陶瓷标准色度板是用来检定测色色差计的工作标准板,有红、绿、黄、蓝、白五种颜色,要求表面平整无缺陷,颜色均匀,色饱和度高,光学稳定性好,陶瓷标准色度板还具有耐酸、碱,耐磨等优点,是开展颜色测量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陶瓷标准色度板的研制成功,为提高我国工业产品外观质量,加强颜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经北京光学仪器厂、上海

    1993年01期 3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国内陶瓷期刊要目

    <正>~~

    1993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国外陶瓷期刊部分论文题录索引

    <正>~~

    1993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仿制宋鹧鸪斑建盏的工艺基础

    陈显求;孙洪巍;黄瑞福;陈文钦;欧华伶;

    <正> 在论证了宋代鹧鸪斑建盏的存在以后,建阳池墩窑址中又出土了宋代供御的白点鹧鸪斑建盏残片。建阳大路后门窑址的正式发掘,出土了宋代黄点鹧鸪斑建盏。宋供御鹧鸪斑残片已经过详细的外观,工艺基础览别以及化学和结构研究。这些结果和展现使鹧鸪斑建盏的真相大白,随后的重要任务无疑是鹧鸪斑建盏的如何重新制造。

    1993年01期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古代景德镇瓷器胎釉

    郭演仪;

    <正> 传统景德镇瓷器自五代至清代先使用瓷石类原料制胎,后掺用高岭土;制釉则采用釉石和釉灰配合。关于历代瓷胎的配制以前已有许多作者议论和研究过,周仁和李家治早在60年代提出了宋代以前制胎仅用瓷石一类原料的看法。80年代初刘新园和白焜对于宋以前仅用瓷石制胎的说法亦无异议,只对何时使用高岭土掺入瓷胎的看法在推测时间上稍有差异。Wood于1978年曾提了宋代景德镇影青瓷胎是用高岭化的瓷石制作的,并于1982年讨论了有关影青和高岭化

    1993年01期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 林县出土两件隋代青瓷高足盘

    张增午;

    <正> 1992年7月,林县文物管理所征集到2件隋代青瓷高足盘及3枚五株钱币。经调查是1991年于林县东岗村出土,据出土器物及钱币推知,当是墓葬出土遗物。青瓷高足盘为大小两式,其中大式口径31厘米,底径18.8厘米,通高9.4厘米。浅盘式,口沿微外撇,盘心平坦,内有两个阴圈线纹,沿线纹留有八个支烧痕迹;下承以高空心喇叭状足;瓷胎火侯较高,胎质坚硬较厚,胎质较为细腻,胎色灰白,可看出瓷泥是经过淘洗的。器里外施釉,器外施釉不到底,釉为青绿色玻璃质,光泽较强,透过釉层可以窥见

    1993年01期 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