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日用陶瓷的几点联想
刘秉诚;
摘要(Abstract):
<正> (一)古陶瓷的研究及其在我国目前的作用我国陶瓷尤其是瓷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所谓“传统工艺”“源远流长”“西方瓷器晚于中国大约11~13个世纪”……都是对我国陶瓷器的赞励。社会是不断进化的,科学技术也是逐步发展的。历史上由于产生新的条件而使陶瓷器物本身获得观感上或本质上的任何新成就,都有其特定的存在意义,可以说是前进历程中的或阶段性的飞跃(起飞),亦可称之为“空前”,但不一定就是“绝后”。科学认识的进展并没有若何的绝对顶峰或止境,今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刘秉诚;
DOI: 10.16521/j.cnki.issn.1001-9642.1987.01.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Joseph Needham:《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总论第七章(1954) 。
- (2) 张立文:《论传统与传统学》载《光明日报》1986,11,3。
- (3) 李绍(山昆):《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载《现代化》1986,第十一期。
- (4) 陈显求、陈士萍、王开泰、钟伯强:《湖田影青、枢府瓷的结构和影青瓷釉的ESR谱》载《中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成就》(1985) 。
- (5) 木丝羊:《引进西德陶瓷设备的取舍》载《陶瓷信息》1986,5,20。
- (6) 木丝羊:《关键、样板、基础》载《陶瓷》1986,四期。
- (7) 木丝羊:《突尼斯瓷厂》载《陶瓷信息》1986,5,5。
- (8) 王宝华:《根据能源资源特点,确定合理能源结构》载《光明日报》1986,11,21,第三版。
- (9) 刘宗(山仑)编译:《煤气工业发展史》(1986) ,40页。
- (10) W·特林克斯等:《工业炉》(1967)
- (11) 同(8)
- (12) 《光明日报》1986,12,5,第一版。
- (13) 周仁、李家治:《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表一。载《考古学报》1960,1期。
- (14) 朱熙人:《矿床学》下册(1958) ,394--395页。
- (15) 长春地质学院矿床教研室编:《矿床工业类型》下册(1964) ,84页。
- (16) 郑直、吕达人、冯宝华、汤(马爽)、金太权:《煤系地层中的高岭石质泥岩可能用作古陶瓷的原料》载《中国的瓷器》(1983) ,338页。
- (17) H·舒尔兹:《陶瓷物理及化学原理》中译本(1975) ,297页。